來源|鳳凰網財經
特朗普或創下“尷尬”新紀錄。
據財聯社報道,自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宮至4月25日,美元指數累計下跌近9%,料將創下1973年尼克松時代以來美國總統任期前100天的最大跌幅。這一表現與1973年“尼克松沖擊”時期形成歷史性呼應——彼時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引發全球拋售美元,而如今特朗普反復無常的關稅威脅、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干預,以及對傳統國際秩序根基的動搖,正重演“去美元化”浪潮。
數據顯示,自尼克松第二任期開啟至拜登執政前,美國總統任內前100天美元平均回報率為0.9%,而特朗普的政策已使美元成為全球資本的“棄兒”。歐元、瑞郎和日元兌美元匯率漲幅均超8%,黃金價格同步攀升,蒙特利爾銀行指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三大支柱——制度信任、自由貿易和穩定外交政策正在瓦解。”
01
歷史重現——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與美元“假死”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場解體被經濟學家稱為“貨幣史上的地震”:美元信用崩塌、全球匯率失控、黃金價格飆升,各國被迫在混亂中摸索新的貨幣秩序。然而,美元并未就此消亡,反而因美國軍事霸權、金融市場深度和石油美元體系,繼續稱霸全球。
布雷頓體系的設計者未曾料到,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必須通過貿易逆差向世界輸出流動性,但這又削弱了美元的價值穩定性。美國為越戰和福利擴張濫發貨幣,最終導致黃金儲備耗盡,體系崩潰。盡管美元霸權在牙買加體系下延續,但這一矛盾始終如幽靈般徘徊。
2025年4月,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百日執政”進入關鍵期,特朗普關稅政策猶如魔咒般降臨,撕裂全球經濟。其激進的關稅政策與貿易談判策略正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
白宮至今都未公布任何美國同別國的正式貿易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透露了驚人的數字,稱他已經談下200份協議,還提到對主要貿易伙伴撤銷關稅的條件。媒體爆出特朗普政府設計貿易談判路線圖,意圖簡化談判。特朗普暗示他不會在貿易談判中妥協。他將美國比作史上最大的百貨公司,說人人都想進這個百貨公司做生意,他代表美國民眾擁有這家百貨,并設定價格,如果想在這里購物,必須按價格付款。
從“對等關稅核彈”到“90天暫緩期”,再到聲稱“談成200份協議”,特朗普的政策反復與市場博弈,不僅令美元霸權面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更將全球經濟推入不確定性漩渦。
02
美元金融霸權出現巨大裂縫
瑞銀、德銀接連下調美元預期,押注貿易談判轉機;對沖基金美元凈空頭頭寸達100億美元,創2024年來新高;部分投資者預期汽車關稅豁免等政策回旋可能。市場博弈下是衰退信號,還是政策倒逼策略?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工具箱被認為是美元暴跌的核心推手。激進的關稅政策頻繁變動,政策反復加劇市場恐慌,引發全球貿易鏈動蕩。此外,美聯儲獨立性遭質疑。特朗普多次威脅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盡管近期態度軟化,但其對貨幣政策干預的言論仍削弱了市場對美元制度穩定性的信任。
蒙特利爾銀行董事總經理Bipan Rai指出,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三大支柱——制度信任、低貿易壁壘和可預測外交政策——已全面松動,全球資產配置趨勢正發生不利于美元的結構性轉變。
投資者正以行動重塑全球貨幣格局。一方面,非美貨幣崛起,人民幣跨境支付占比創新高,金磚國家加速推進本幣結算體系,削弱美元在貿易融資中的主導地位。空頭規模激增,顯示出市場普遍看空美元前景。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數據,截至4月15日,對沖基金美元凈空頭頭寸達100億美元,創2024年10月以來最大看空規模。
美國關稅政策的朝令夕改已經淪為世界經濟史上的笑話,近百年金融霸權背后的支柱正在逐漸崩塌、墜入信用荒原,昔日的基石正化作流沙。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反復無常引發了美國“股債匯三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金價格繼續創新高,日元、歐元、英鎊等貨幣大幅升值。
由于貿易戰導致全球貿易量下滑,其他國家對美元的需求減少,沖擊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主導地位。導致投資者大量拋售美元資產。這不僅加劇了美元的跌勢,還推高了黃金和其他非美貨幣的匯率。
今年特朗普成了美元多頭的噩夢。他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以及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威脅。關稅帶來的多重絞殺:美國企業被迫將產能轉移至墨西哥、越南,但成本激增和效率損失導致利潤腰斬。關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美國家庭年均支出也會被推高,美聯儲陷入“控通脹”與“防衰退”的兩難困境。 美國財政赤字達GDP的7.2%,2024年貿易逆差創下歷史新高1.2萬億美元,特里芬難題再度惡化。市場開始質疑:美元霸權是否已到懸崖邊緣?
美國長期無節制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擴張也成為另一種表現。截至2024年底,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突破35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125%。其持續的財政赤字僅靠增發國債和貨幣彌補就會導致美元超發,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元購買力穩定性的擔憂增加。
03
企業界拉響警報:CEO們稱關稅戰會毀了一切
與美元頹勢相呼應的是美國企業的集體“預警潮”。據FactSet統計,超過90%的標普500成分股公司在季報中提及關稅沖擊,“衰退”一詞提及率從去年四季度的3%飆升至44%。
由于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成本飆升和消費者信心動搖,美國企業巨頭正密集下調盈利預期,覆蓋消費品、航空、能源、電信、工業制造等多個領域,企業普遍警告供應鏈受阻、成本增加,并對經濟前景表示擔憂。
消費巨頭寶潔、百事因成本飆升和消費者信心萎縮下調盈利預期;快餐連鎖Chipotle客流量連續三個月下滑;寶潔將其歸咎于“更緊張的消費者短期內減少消費”,以及關稅對其成本結構和盈利能力的影響。運輸、能源、電信、家裝建筑和工業制造等領域的公司也紛紛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向華爾街發出警告。
“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特朗普自2016年大選以來就提出的口號,這一口號很好地迎合了美國許多工薪階層白人群體的偏好,也成為了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盤”。原本寄希望于讓制造業回流,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卻造成了恐慌,讓企業制定未來戰略和給出業績指引變得“幾乎不可能”。
美國航空CEO Robert Isom向投資者坦言:“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彌漫的不確定性直接轉化為經營上的審慎。美國航空、西南航空以及阿拉斯加航空集團均表示,休閑旅游需求已經顯露疲態,并下調了各自的全年業績展望。聯合航空甚至發布了兩個版本的業績預測,分別對應經濟穩定和經濟衰退兩種情景。
面對企業界普遍的悲觀論調和盈利預警,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企業CEO們的一種策略性“看跌期權”——通過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密集強調關稅的負面影響,并下調業績指引,CEO們或許在向特朗普政府施加壓力,意圖促使其在關稅政策上有所退讓。
1973年的“尼克松沖擊”最終導致國際貨幣體系重構,而當前危機可能更具深遠影響:若特朗普政策矛盾持續激化,美元霸權或面臨系統性挑戰。投資者需警惕三大風險:短期關稅回調可能引發的市場反復、美聯儲獨立性受損對貨幣政策信譽的長期沖擊,以及全球“去美元化”加速帶來的資產配置范式變革。
若美國無法擺脫“濫用貨幣特權→透支信用→轉嫁危機”的循環,美元霸權的黃昏將不可避免。這場“百日震蕩”不僅考驗著美國經濟的韌性,更可能成為21世紀全球貨幣秩序重構的轉折點。正如歷史所昭示的,貨幣霸權的基礎一旦動搖,其衰落往往比崛起更為迅猛。世界或已準備好迎接一個多極、數字化的新貨幣時代。
參考資料:
《比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時還慘!特朗普“百日執政”=美元最血腥魔咒?》,財聯社
《企業CEO明確發聲了:關稅戰會毀了一切!》,華爾街見聞
《是特朗普不行,還是美國不行?》,興業證券
《美國信用危機引爆,“股匯債”三殺!金融霸權出現巨大裂縫》,21世紀經濟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