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張小貼紙,也許就能改變一只小鳥的命運。今天,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和上海動物園聯合舉辦“愛鳥周防鳥撞”專題科普活動,學生們為上海動物園華南虎展區的玻璃貼上防鳥撞貼紙,并學習了相關鳥類知識。隨著城市建筑中玻璃幕墻使用率的提高,鳥類撞上玻璃幕墻而死亡或者受傷的概率越來越高,但只要按照一定規則在玻璃上貼一些貼紙,就能有效防止鳥撞發生。
活動一開始,通過鳥類拼圖破冰小游戲,報名參加活動的學生們進行了初步認識。隨后,科普老師給學生們分發了鳥類羽毛,講解不同羽毛的作用以及鳥類飛行的基本知識。
掌握基本知識后,科普老師帶領學生們前往天鵝湖進行觀察實踐,觀察鵜鶘等鳥類飛行、降落、捕食、理羽等行為。
鳥類在飛行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有調查顯示,隨著城市化發展,建筑對玻璃幕墻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因為玻璃透明或者反光,部分鳥類容易撞上玻璃造成受傷或死亡,因此,玻璃已經成為繼流浪貓捕食之后,威脅鳥類生存的第二大人為因素。
有數據顯示,美國一年會發生10億次鳥撞。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的研究測試表明,當單個圖案直徑6mm或以上,圖案與圖案的間隔不小于5cmx5cm時,能達到理想的預防鳥撞效果。這種模式能最大程度保留玻璃的透光性,適合辦公園區、學校等地方使用。
幾年前,由昆山杜克大學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實驗室牽頭,國內多家機構共同發起了中國防鳥撞行動網絡,旨在提高公眾及相關行業對于鳥撞的認知、根據調查數據指導協助防鳥撞措施的實施并評估成效、推動建筑及城市設計中的鳥類友好,項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志愿者參與鳥撞調查。
在上海,寶山區鹿鳴學校、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領科雙語學校、上海植物園5號樓、和平公園自然中心、上海動物園等都張貼了防鳥撞貼紙。今天,學生們在科普老師帶領下,為動物園華南區展區的玻璃貼了防鳥撞貼紙。
上海市生態文化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多樣性的重要力量。正值上海“愛鳥周”進行中,第三期上海市生態文化科普活動聚焦“防鳥撞”專題,邀請了尚德實驗、正達外國語、西外外國語等部分上海生態文化學校師生參與,希望能引起人們對鳥撞問題的重視。
活動中,科普老師還向學生們普及了鳥類救助知識。春季是鳥類繁殖季,市民可能會遇到從樹上掉下的鳥寶寶。此時,千萬不能輕舉妄動,誤以為小鳥受傷了、找不到媽媽而將小鳥帶走,應該檢查小鳥是否受傷、判斷它是不是因為在學習飛行而掉落,如果羽毛已經長全、沒有明顯受傷,可能是在學習飛行,鳥媽媽一定就在附近,會來找小鳥,不必進行干預。如果發現小鳥受傷或者無法確定如何處理,最好聯系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或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