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人想找到相對的“金飯碗”,那么選對賽道才是王道。
在“降本增效”席卷銀行業的今天,薪酬縮水、高管降薪、績效追討等關鍵詞頻頻登上熱搜。
然而,即便行業整體承壓,仍有部分銀行逆勢突圍,成為求職者眼中的“高薪綠洲”。
對于應屆生及跳槽者而言,選對銀行意味著更快的職業成長、更優的薪酬回報,以及更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為此,Deepseek從綜合業績規模、工作環境、薪酬待遇三大維度,在上市銀行中篩選出三家最具潛力的機構。
令人意外的是,國有銀行和城商行無一入選,三家最具發展潛力的銀行,均為股份制銀行。
它們分別是零售之王、硬核中字頭、總部位于福建的三家。
一、招商銀行狀元
零售之王,日賺4億的“吸金巨獸”。
2024年,招商銀行以日賺4.05億元的凈利潤穩居股份制銀行榜首,歸母凈利潤達1483.91億元,同比增長1.22%。
盡管營收微降0.47%,但其零售業務優勢顯著,非息收入同比增長1.45%,尤其是四季度投資收益激增16.6%,成為業績反彈的關鍵。
該行零售業務護城河深厚,財富管理、交易銀行等新興板塊增速亮眼,資產質量穩健,在激烈的競爭中仍能脫穎而出。
該行以“壕氣”福利聞名,哪怕是縣域支行,員工的年均綜合福利也能超23萬元。
不過,員工的業績壓力同樣突出,客戶經理需直面日均10億存款的“天花板目標”,流動性較高。
總行管培生起薪10K/月,晉升通道明確,5年后年薪可達45-50萬元。
2024年該行人均薪酬58.1萬元,雖連續兩年下降,但仍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高管薪酬縮水40%,但核心中層年薪仍超200萬元。
二、中信銀行榜眼
中信銀行屬于逆襲黑馬,被Deepseek選中有點意外,但近期的業績確實很亮眼。
該行2024年營收與凈利潤實現“雙增”,歸母凈利潤685.76億元,同比增長2.33%,人均創利高達98.91萬元。
其非息收入增長11.17%,依托證券投資和交易性資產增厚收益,成為少數薪酬逆勢上漲的銀行。
由于該行市場化程度高,員工總數縮減1425人,通過“減員增效”實現人均效能躍升,資產端定價能力突出,員工總數縮減但人均薪酬反超行業第一。
總行管培生項目含金量高,部分工作2-3年即可晉升行長助理,其“數智化”戰略成效顯著,信貸投放精準,負債成本管控嚴格,為員工提供清晰的業務增長路徑。
通過“薪酬增+人員減”的組合拳,該行人均薪酬沖至60.62萬元,績效激勵機制靈活,業績突出的客戶經理年薪可超百萬。
三、興業銀行探花
興業銀行員工年均薪酬56.25萬元,雖略低于招行、中信,但團隊規模持續擴張,為新人提供更多一線歷練機會。
該行“五大賽道”戰略明確,內部培訓體系完善,適合追求長期職業發展的求職者。
從業績上看,該行以日均凈利潤2.11億元位列第二梯隊,2024年歸母凈利潤772.05億元,同比增長0.12%。
盡管營收增速放緩,但不良貸款化解成效顯著,信用成本下降推動利潤回升,資產質量穩中向好。
核心優勢在于同業業務優勢延續,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新興領域布局領先,員工規模擴張2147人,團隊活力充沛。
雖然人均薪酬56.25萬元,未達60萬檔,但員工規模擴張顯著,且福利體系均衡。
對于應屆生而言,總行管培生年薪30萬元起,5年后可達40-50萬元。
2025年逆周期政策加碼,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領域將釋放結構性機會,朋友們提前布局相關業務的銀行更具優勢。
應屆生可優先選擇總行管培項目,跳槽者需關注銀行戰略轉型方向,避免陷入低效重復崗位。
行業的寒冬亦是洗牌的契機,招商、中信、興業三家銀行憑借業績韌性、管理效率與薪酬競爭力,成為當下最值得選擇的“黃金標的”。
對于求職者而言,唯有緊跟趨勢、精準定位,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