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10點40分,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一聲巨響,俄軍總參作戰總局副局長莫斯卡利克中將剛走到一輛大眾轎車旁,就被300克TNT當量的遙控炸彈炸飛數米,當場身亡。
監控畫面里,這位58歲的將軍踉蹌倒地,血泊在公寓樓前蔓延——爆炸點距離普京官邸僅20公里,恰逢美國特使與普京密談俄烏停火的關鍵時刻。
這已是俄軍高層一年內第二次“家門口遇害”。
2024年12月,俄防化部隊司令基里洛夫中將同樣死于汽車炸彈,烏克蘭國安局(SBU)直接認領“戰績”。這次爆炸如出一轍:金屬碎片增強殺傷、遠程遙控引爆、車輛來源指向烏克蘭人。
俄外交部直指烏方“恐怖行徑”,但烏方沉默不語——這種“不否認的默認”,早成俄烏暗戰的潛規則。
爆炸當日,美國特使維特科夫與普京密談3小時,美方甚至松口考慮承認俄對克里米亞主權。
但這場爆炸像一記耳光,抽醒了急于求成的特朗普——烏克蘭在用最血腥的方式宣告:“你們談你們的,我們打我們的!”此前美方提案要求烏放棄克里米亞,遭澤連斯基怒斥“賣國”。
莫斯科的安全神話正在崩塌。
3月底,普京專車在聯邦安全局(FSB)總部附近遇襲;4月初,導彈專家沙茨基別墅被炸。莫斯卡利克之死更刺痛俄軍神經——他不僅是俄烏戰場總設計師,還是2015年《明斯克協議》的談判代表。這樣的人物隕落,恐動搖普京“一切盡在掌控”的權威。
俄軍報復來得迅猛:24小時內,導彈精準摧毀哈爾科夫烏軍情報中心,烏方一名情報頭目被“斬首”。
但這只是開始——
- 烏克蘭的絕地反擊: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只能靠暗殺刷存在感;
- 俄羅斯的怒火升級:本土遇襲=國家尊嚴受辱,更強硬打擊已在路上;
- 美國的尷尬斡旋:既怕戰爭拖垮盟友,又怕妥協激怒國內鷹派。
這場爆炸撕開的不只是汽車鐵皮,更是大國博弈的遮羞布。當莫斯科的硝煙與談判桌的鋼筆交織,普通人終將明白:有些和平,不過是戰爭的暫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