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中方電話也不來的特朗普,終于口風變軟了,承認對華關稅過高。事到如今,用自己言行“鋪路”的他,能等來中方的和解邀請嗎?為了確保談判順利進行終結鬧劇,這一次我們又該怎么回應?
據美聯社披露:美東時間4月22日,該國總統特朗普在一場公開會議中對中國說了不少軟話。
首先他對外表示,中美之間已經就新的貿易協定開始談判。鑒于這一情況,美國在談判期間不會再針對中方,也就是不會再針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
其次在被記者問到“是否會繼續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的時候,特朗普直言,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隨后他還強調,白宮已經開始著手制定計劃,以期在“不遠的未來,大幅下調對華關稅”。
最后,特朗普還頗為樂觀的表示,自己正在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方相處,相信中方也會以禮相待,計劃中的關稅協議很快就能達成。
拋開別的不談,特朗普這番發言已然明確顯示,美國針對中方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有了松動的跡象。那么問題來了,特朗普這番表態究竟有多少真心實意,對于中方來說,可信度又有多少?
先說結論,特朗普內心是不想妥協的。他的軟話,可信度并不高。
一方面,從他對待除中國外其他貿易伙伴的態度和手段上,就能夠顯而易見地看出特朗普“對華讓步”言論中的不服不忿:
比如歐盟。特朗普為什么執著地認為歐盟對美國“非常壞”呢?因為在他看來,所有在對美貿易中占據“順差國”地位的經濟體,都是“壞國家”。包括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之一歐盟,也被特朗普視作“敵人”。
在特朗普政府方面的觀念中,歐盟之所以能夠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就是因為在外貿上“吸血美國”,占了大便宜。他們堅定地認為,要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就必須趕走這些吸血蟲”。
再比如日本,特朗普對日本的觀感,與歐盟如出一轍。剛剛結束的第一輪美日貿易談判之所以不見成效,就是因為特朗普親自向日本提出了“未來抹除對日貿易逆差”這一條件。
由此可見,盡管嘴上說得很漂亮,但如果中方不能如美方所愿主動采取措施,抹除中美貿易中每年幾千億美元的順差,那么從始至終奉行單邊主義、霸凌主義的特朗普政府,是不會停下打壓中國腳步的。
另一方面,特朗普即便有“投降”的心,也沒有真正松動對華關稅政策的膽子。別的不談,倘若真的對華示弱率先下調關稅,那轉過頭作為特朗普忠實擁躉的“紅脖子”們對他口誅筆伐,譴責他軟弱無能的聲音滿天飛時,特朗普又能怎么辦?
他只有收回成命才能挽回這些支持者。也就是說,特朗普所謂“承諾”變數太大,不論是他本人還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任何信譽可言。這一點,從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態度的“反復橫跳”便可窺見一斑:
4月19日剛在社交媒體上宣稱“正式考慮解雇鮑威爾”的特朗普,在轉過頭來的4月22日又對外表示,自己從來就沒有想過,更沒說過要把鮑威爾給換了。
如此反復無常的做派,別說被特朗普視作最大競爭對手的中國了,隨便哪個貿易伙伴,也不敢輕易相信美方的承諾。那么,對于特朗普嘴上的示弱,中方應該如何應對才最為妥當?
首先,中方決不能因為他的幾句話就上趕著開啟正式談判,這么做很可能會給美方留下蹬鼻子上臉的機會。
要談?我們當然歡迎。但談之前必須先降下一部分關稅表示誠意。所謂不聽其言而觀其行,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倘若正式進入談判階段,也不能被美國拉入“中美單獨談判”的誤區。中方可以談,但必須在WTO組織框架下,拉著全世界跟美國一起談。越多國家見證,美國的承諾才越有效力,這談判的實際意義才會越來越高。
最后,隨時做好特朗普翻臉不認人,在短時間內撕毀所有協議的準備。
這不光是因為特朗普反復無常的“人設”,更因為他在第一任期內有過前腳與華達成“關稅諒解”,后腳馬上背棄約定,對中國大肆加征關稅的“前科”。
綜合來看,特朗普的任何說辭,已經不具備任何實際效力了。對于中方來說,在特朗普政府拿出切實章程、真正開始行動之前,需要保持戰略定力,這是對他這番表態最為穩妥的處理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