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政府叫囂著“要拿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堵住中國貿易通道之際,中國早已找到了破局之法:一條繞開巴拿馬運河、直接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貫穿整個南美大陸的“兩洋鐵路”。
【巴西方面展示的兩眼鐵路示意圖】
這條鐵路不僅是一次對美國“運河威脅”的戰略反制,更是中國在全球貿易布局上的一次深遠落子。未來國際貿易的大棋盤,可能就因為這條鐵路,重新洗牌。
“兩洋鐵路”是什么?為什么重要?
“兩洋鐵路”,也叫“兩洋陸橋”,是一個橫貫南美大陸的超級鐵路項目,計劃從巴西的東海岸港口出發,穿越整個亞馬遜熱帶雨林腹地,最終到達秘魯的太平洋沿岸港口。它將聯通巴西和秘魯兩個南美主要國家,打造出一條無需經過巴拿馬運河即可直達亞洲的新通道。
說白了,就是一條“中國-南美洲”之間的貿易高速公路——只不過不是公路,是鐵路,而且是穿越整個大陸的。美國Gizmodo新聞網巴西版日前報道稱,中國計劃重新啟動南美洲一個雄心勃勃的鐵路項目,該項目有望聯合3個國家,并提供一條直達亞洲的運輸路線,而不依賴巴拿馬運河。
這個想法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2014年中國就曾推動過這個項目,當時因資金、環保和政局不穩等因素一度擱淺。如今,在特朗普政府盯上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的背景下,中國再次啟動這個計劃,時機選得相當巧妙,而且有多重含義:
首先,是應對美國的挑釁。自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其對外經濟政策明顯回歸強硬路線,提出“要奪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并明確表示要限制中國在拉美的影響力。
而眾所周知,巴拿馬運河早已是全球海運交通的咽喉,70%以上從拉美發往亞洲的貨物都得繞道這里。
【特朗普多次放話稱要“奪回”巴拿馬運河】
中國此舉,無疑是對美國喊話:你想搶運河?那我一點都不害怕,我可以修一個更大的“后門”。
其次,是推動中拉關系日益緊密。近年來,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國與中國在經貿領域頻繁互動,合作意愿強烈。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尋求基礎設施升級、中國資本技術又最為適配的背景下,巴西樂意配合中國推動大型基建項目。
第三,當前,全球貿易環境正在重構,各國都在尋求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風險化的供應鏈體系。而“兩洋鐵路”的出現正好踩中這個節奏——打造屬于中國和拉美自己的直達貿易通道。
對于中國而言,即便沒有特朗普“強搶”巴拿馬運河這回事,在巴西落下的這“重要一子”,同樣也意義重大。
一方面,它可以削弱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威懾力。
如果鐵路順利建成,中國企業未來可通過這條線路將巴西鐵礦、糧食、牛肉、木材等大量資源直接送往秘魯港口,再從太平洋出海。這意味著,不再“被迫”走美國“控制下”的巴拿馬運河,中國和拉美之間的互通將更自主、更多元。
另一方面,它也能提高中國在南美的經濟存在感。
鐵路所到之處,沿線的物流園區、碼頭、工廠、倉儲等配套設施都將應運而生。誰建鐵路,誰掌控節點。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這不僅是施工項目,更是未來二十年在南美布局工業、礦產、農業出口的橋頭堡。
此外,它還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基礎設施是硬連接,金融體系是軟支撐。隨著中拉之間的貿易渠道被打通,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可能性也會逐步提升,有望形成“貨走鐵路、錢走人民幣”的雙循環模式。
而且這條鐵路一旦動工,將帶動大量中國設備、技術、人才和管理體系“走出去”,有助于進一步鞏固“中國標準”在全球基礎設施市場的競爭優勢。
【中國代表團親自前往巴西考察】
當然,這個項目并非沒有挑戰。橫跨巴西和秘魯,涉及的地貌極其復雜,穿越的部分區域屬原住民領地和生態保護區,環境評估、地方合作、政治不確定性都是現實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代表團已于近日訪問了巴西多個州,深入考察了公路、鐵路和水路的配套體系,還計劃赴桑托斯港——拉美最大港口之一——進行深度對接。這說明,中方正在以“先勘查,后推進”的穩健姿態推進這一項目,目標是長期深耕。
大國博弈,拼的從來不是“喉嚨”,而是戰略。巴拿馬運河固然是全球航運的戰略咽喉,但咽喉再緊,也抵不過一整套的系統性布局。美國試圖通過控制運河來“卡脖子”,而中國已經開始用鐵路、港口和物流網絡,重塑整個全球貿易的血液循環系統。
誰掌握通道,誰就有話語權;誰還妄想靠一條舊運河封天下,那才是真正的戰略盲目。未來,真正的強國不是看誰卡得住別人的脖子,而是誰能讓世界聯通更便利。而這一點,中國,已經在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