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后期,我軍進行大整編和改編,全軍成立了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大野戰軍。
三大戰役結束后,軍委又根據形勢變化,將四大野戰軍的番號變為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名字前沒有了地區,變成了序號。
第四野戰軍兵強馬壯,也就是之前的東北野戰軍,他們從東北打到海南島,鮮有敗績,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打得國民黨反動派不斷逃跑,龜縮至海南、臺灣等幾座孤島上。
1949年10月,三野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率部橫掃福建的國民黨軍后,卻馬失前蹄,發生了一次慘敗,那就是金門戰役。
金門戰役的失利對全軍士氣影響很大,大家對海戰產生了恐懼情緒,甚至類似于“革命到底,要革到海底”等負面埋怨牢騷話滿天飛。
這種情緒也傳染到了負責解放海南島的四野15兵團,有的人為了不參加渡海作戰,不惜自殘。
關鍵時刻,兵團司令鄧華,尤其是40軍軍長韓先楚力排眾議,屢次向上級建議應該盡快解放海南島,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韓先楚力主解放海南島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海南島上有瓊崖支隊作為內應,絕對不會發生金門戰役時的失敗。
說起瓊崖支隊,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革命隊伍,最早的時候是1927年成立的瓊崖討逆革命軍。
這支隊伍是在國民黨大肆屠殺島上革命干部群眾后,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將島上各路游擊隊統一整編而成,起初只有700余人。瓊崖討逆革命軍成立后,舉起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旗幟。
國民黨反動派不斷集結重兵對馮白駒領導的革命隊伍進行圍剿,馮白駒一度被逼退入母瑞山。重兵圍剿之下,加上缺衣少糧,疾病肆虐,很多革命將士犧牲,連馮白駒的弟弟馮玉琛也未能幸免。
他們再度走出大山時,隊伍僅剩26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馮白駒沒有選擇退縮或者投降,而是繼續武裝斗爭,逐漸拉起了一支隊伍:瓊崖工農革命游擊隊。
參加這支隊伍的人,基本上都深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壓迫,甚至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所以,抗戰全面爆發后,國共第二次合作,這支隊伍始終不愿意戴“國民黨的帽”。
幾番交涉下,他們獲得“廣東省第十四統率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獨立大隊”的番號,簡稱瓊崖抗日獨立大隊。
1939年2月,日軍從海口西北角天尾港登陸,馮白駒阻擊日軍一天,掩護大量群眾安全撤離。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馮白駒的抗日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國民黨的瓊崖守備司令王毅上報戰績,蔣介石特意嘉獎給瓊崖抗日獨立大隊一批彈藥武器。
馮白駒也獲得“孤膽英雄”榮譽稱號,抗戰期間,他領導的隊伍同日軍大小戰斗2200多次,斃傷敵5800余人,隊伍發展到7000余人。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多次派重兵圍剿他們,卻是無功而返。1949年底,薛岳出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更是派出大軍剿滅。馮白駒帶領瓊崖縱隊在五指山一帶與敵人周旋,薛岳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無奈只能懸賞:“若能捉到馮白駒,一兩骨頭一兩金!”
馮白駒的隊伍卻發展壯大到萬余人。四野解放海南島時,瓊崖縱隊派參謀長符振中偷偷渡海送出了國民黨軍的布防圖,從1950年初開始,四野在瓊崖支隊的接應下,就有小股部隊成功登陸海南島,進行各種任務,為大軍解放海南島做準備。
后來,參與解放海南島的四野將士回憶說,如果沒有瓊崖縱隊,解放海南島就會艱難許多,犧牲也會大很多。連毛主席也肯定了瓊崖縱隊在解放海南島中的獨特作用,這種貢獻無可替代。
海南島歷時56天,從1950年3月5日開始,到5月1日結束,四野部隊解放海南島時,與瓊崖縱隊大會師,瓊崖縱隊的不少將士此時還穿著紅軍時期的軍裝,他們一支孤軍在孤島堅持武裝斗爭23年,實屬不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