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市場都不跑了,商家也不溝通了,就整天想著“拼低價”和“出高招、出奇招”,迅速出貨、迅速沖量。不知道一些家電廠商的營銷團隊,是怎么想的?又到底想干什么?
華辛撰寫
今年以來,我有一個問題,始終想不明白。
大家都在抱怨市場不好、消費不給力,同行價格拼殺太兇。
但是,我的直覺卻是,基本上很難看到廠商的業務人員跑市場,了解情況,傾聽想法,甚至一起想辦法了。
要么就是通過打電話、微信一聊催款壓任務,要么就是一年半載都聽不到聲音,難道現在家電廠商的市場經營,全靠線上遙控指揮、線下打低價,就能解決經營問題,完成任務了?
近日,有家電市場的老商家,在與家電圈溝通今年以來的市場情況時,提出了上述疑問。
讓家電圈沒想到的是,當前家電廠商面對渠道商家,特別是下沉市場經營出現了如此大的變化。竟然不少廠商的業務員都不跑市場了?這到底是個別情況,還是普遍性局面?
進一步了解后,家電圈發現:一是,不少中小廠商為了控制成本和費用,導致不少業務人員要么不愿意出差跑市場,要么因為成本問題就沒辦法跑商家了;二是,一些廠商的下沉市場基本上交給了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平臺直接操作,自身放棄了在當地市場的直接經營;三是,還有一部分廠商進行人員優化和調整,出現了“市場太大、但業務員太少”情況,很多時候業務員不勤奮,一年都跑不完轄區內的商家,只能選擇“抓大放小”。
不過上述家電渠道商家告訴家電圈,“也就是10年前,基本上每周都能看到各個品牌、代理商的業務員,下鄉輪番跑市場,與我們交流溝通,分析市場動態、溝通經營問題,共同面對一些問題尋找答案和辦法。現在的情況卻是,一年都看不到幾個廠商的業務員來拓展市場,更不要說溝通和交流了”。
這也導致,當前很多廠商一說現在的商業和競爭,就是“市場不好、消費低迷,別無他法”。在不少渠道商家看來,本質上還是很多廠商習慣的那套低價格搶單手段,在今年的市場競爭中遭遇了新的困難。
對于低價格,要么是受制傳播渠道單一,沒有多少用戶知道,要么就是受制于消費需求多變和品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限制,有用戶知道也不愿意買。說到底,只有了解市場的變化、客戶的困難,以及用戶需求,才能“對癥下藥”找到有效的出路。
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在家電圈看來,當前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遭遇的發展問題,必須從一線市場上尋找答案。當然,受制于不同企業的渠道策略、人員規劃,以及經營手段等變化,傳統那一套的業務人員走訪市場、拜訪商家客戶的老辦法,可能出現了新手段和新策略。比如,線上交流更方便、更快捷、更低成本。
但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或未來,無論是面對用戶,還是客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面對面的效果和價值是無法取代的。這也是家電圈一直堅信的,廠商的市場拓展和業務建立,必須要從一線市場上去尋找答案,去溝通情況,去傾聽變化,以及洞察市場的差異化和需求的多變化。
一般來說,公司一把手,一年至少要抽出兩個時間節點和周期去走訪市場,而且是“輕車簡從”,不要拉著營銷團隊的一大幫人“走馬觀花”,而是選擇“不打招呼、說走就走”,前往一線市場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傾聽商家最真實的聲音。
同時,公司市場營銷的負責人,基本上每個月都要走一輪市場,一年至少要將全國所有區域的重點客戶拜訪一輪,溝通一輪,特別是要與一些重要渠道客戶和商家保持著定期的溝通和交流。營銷負責人除了走出去,還要將全國的優秀商家定期請回來,與他們座談、溝通和交流。
各個區域市場的大區總或運營中心總,和區域市場的業務員,基本上每天都要泡在市場上,不是在去商家溝通的道路上,就是準備出發。當然,不只是要盯當地市場的大客戶,還要走訪一些友商的優秀客戶,與他們交流和溝通。對于當地市場出現的問題,客戶的難點,一邊走一邊想,盡快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甚至親自牽頭打造樣本市場和標桿案例。
這些年來,家電廠商的經營問題和挑戰,來自于一線市場,存在于一線市場,自然要想解決就需要“去一線市場尋找答案”。今年以來,家電市場聚焦出貨、零售和消費搶奪,確實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對于廠商來說:“等、守、熬”只是階段性的策略,最根本的手段,還是需要深入市場的前線和前沿,與所有業務人員和商家客戶們,一起干,敢于打仗、多打勝仗。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