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這件事兒,首先得是一門技術,沒有人能夠在從來沒有任何經驗的基礎上拿起相機就能夠拍出好看的照片,即使是用全自動的手機也不能,就算歪打誤撞拍出幾張自己滿意的照片,也不能保證每一張都能拍好,更不能保證將來自己經驗豐富技術成熟之后再來看之前拍下來的照片還能像最開始那樣滿意。
畢竟我們都在成長中,審美自然也就隨著照片的積累而提高了。
也就是說,我們誰都拍過「爛片」,而且拍過很多很多的「爛片」,之所以要給「爛片」加上“「」”,是因為就算是爛片,也都是主觀的,某個人認定的不好的照片,僅僅只能代表他自己的理解,并不能代表這張照片真的就很差勁,網上噴子很多,但大多數鍵盤俠本身審美也是有缺陷的,不用太在意他們的惡意,否則只會惡心了自己。
只是對自己來說,拍出「爛片」不可怕,我們的好照片都是建立了拍下無數「爛片」的基礎上的,拍的越多,自然也就拍的越好,就算是當時拍下來滿意的照片,可能過幾年自己成熟了再看也會覺得是「爛片」了。
究竟什么樣的照片才能叫做「爛片」?
早在上個世紀初的 1902 年,一名嚴肅的攝影人Charles M. Taylor, Jr.就在自己寫的一本書《為什么我得照片這么爛》(Why My Photographs Are Bad)里面指出了一些攝影初學者常犯的錯誤:雙重曝光,不合適的裁切,失焦,地平線歪曲,拍出自己的影子。等等這些一切在他眼里,都是不好的照片。
他同樣也給了讀者一句忠告:「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又沒有付出太多的勞動和思考,你不要指望著自己就能成為大師。」
他的忠告沒有問題,任何經驗的累積都要建立在大量的重復性工作中,拍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要如何避免一些錯誤,看的多了,才會明白什么樣的畫面會更具美感。
但是他對于「爛片」的定義在今天看來卻很難成立了。
在他所處的那個年代,攝影術也才剛剛起步沒有多久,所以大多數人對于攝影的理解更多是傾向于一門技術而非藝術,在不能隨手按快門的年代,拍照這件事當然就更具儀式感,不能浪費每一次按快門的機會,自然就要讓畫面清楚,明晰,言之有物,嚴謹的容不得半點差錯了。
而在今天,任何形式的畫面都能夠作為一種藝術存在,只要創作者本身有理論能夠支撐他在這張畫面之中所想要表達的內容。
就像上面說的雙重曝光,在 Charles Taylor 所認為的不好的雙重曝光應該指的是那些意義不明的疊片,而并非刻意設計的重曝。而不合適的裁切應該指的是將畫面主體或者背景在不合適的地方斷開,而并非后期裁切以滿足創作者重新構圖的需要,畢竟在他那個年代后期還并不是那么普遍。
Memphis,2003 by Lee Friedlander
Omaha Beach, D-Day 1944 by Robert Capa
Photo by 森山大道
至于失焦、地平線歪曲,以及拍出自己的影子這類,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屬于失敗的照片。但是在攝影藝術化的今天,不管拍出什么樣的照片都有可能成名,就像專門喜歡拍自己影子的 Lee Friedlander 成了大師,Robert Capa 的經典作品中存在著大量的失焦,但是我們能否定他的作品的價值嗎?如果不告訴你攝影師的名字,你是否認為森山大道的照片是好照片?
但是還得說明,他們的成功幾乎是不可復制的,某個人拍出了看似「爛片」的照片成了大師,其他任何想要模仿他拍出同樣作品的人可能最后得到的只是拙劣模仿出來的「爛片」。
因為一張照片所包含的,不僅僅是畫面本身,還應該包含拍攝者本人的視角和態度,以及照片中所包含的其他時間、空間背景。
除了那些結構工整的「好看」的照片,對于大部分的敘事性照片,在不理解拍攝者本人的前提下,是很難對一張照片的內涵進行解讀的。
就像早些年國外一個初學者論壇的一個著名的釣魚貼,貼主用一張被很多國內攝影師奉若神明的布列松的經典照片來求評價。當然他并沒有指明照片的作者,但是看來國外的攝影愛好者們真的是沒什么見識,紛紛指責這張照片失焦了啊自行車都拍虛了啊等等,還有人要教拍攝者怎么樣才能拍的更清晰。
Photo by Henri Cartier-Bresson
而正是這一張「爛片」,以及布列松的其他不計其數的「爛片」所總結出來的方法論,奠定了「決定性瞬間」的基石。
這世上可能本來就沒有「爛片」,拍照的行為是私人的,對于照片的理解更是主觀的,我們每個人所拍下的照片,可能對于他人來說一文不值甚至還會被嘲笑,但是對拍攝者來說,卻蘊含了他所經歷的時間和空間,承載著不可替代的回憶。
只有當一張照片失去了時間,失去了所承載的記憶,才會失去作為照片而存在的意義。
就像《尋夢環游記》里說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