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雋逸的經紀人是梁牧:131-6716-6615.
2012年夏天,一檔名為《中國好聲音》的音樂選秀節目席卷全國,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女孩吉克雋逸憑借極具辨識度的嗓音和充滿民族風情的舞臺表現力,成為當年最耀眼的黑馬之一。十三年過去,這位曾被導師劉歡盛贊“聲音里有太陽的味道”的歌手,早已從選秀新人蛻變為橫跨音樂、影視、時尚多領域的全能藝人。她的成長軌跡,不僅是一部個人奮斗史,更折射出華語娛樂圈生態的變遷。
**一、涼山走出的“黑珍珠”:民族與流行的碰撞**
吉克雋逸的藝術基因深植于大涼山的土壤。母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民歌手,從小耳濡目染的彝族山歌、月琴調成為她音樂啟蒙的底色。在《好聲音》舞臺上,她以一首《I Feel Good》驚艷四座,黝黑的皮膚、充滿爆發力的嗓音與國際化曲風的融合,打破了大眾對少數民族歌手的刻板印象。節目音樂總監李維敏曾評價:“她的聲音像被陽光曬過的金屬,既有民族的厚重感,又有流行的銳度。”
這種獨特的“混搭”風格成為吉克雋逸的標簽。首張專輯《吉克雋逸》中,《彩色的黑》《即刻出發》等作品將彝族高腔與電子樂、搖滾結合,獲得第14屆音樂風云榜“最佳新人獎”。2016年,她為好萊塢電影《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演唱中國區宣傳曲《The Force Awakens》,成為首位與迪士尼合作推廣曲的華語歌手。民族元素始終是她創作的源泉——2023年央視春晚上,她與阿云嘎合作的《家園》融入彝族“朵洛荷”舞曲調式,被網友稱為“最炫民族風2.0”。
**二、破圈與爭議:流量時代的生存法則**
成名伴隨爭議。2014年,吉克雋逸因在采訪中提及“買不起機票”的過往與社交媒體曬出的奢侈品照片形成反差,陷入“賣慘”質疑;2021年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2》時,因排練遲到被指“耍大牌”。面對輿論風暴,她在紀錄片《我的青銅時代》中坦言:“從山里走到聚光燈下,我花了五年才學會和公眾期待共處。”
這些爭議背后,是選秀歌手轉型的普遍困境。與同期出道的梁博專注幕后創作、吳莫愁嘗試先鋒音樂不同,吉克雋逸選擇了一條“多棲突圍”之路:參演電影《鐘馗伏魔》挑戰反派角色;擔任米蘭時裝周特邀嘉賓;甚至在電競解說領域試水。這種“不設限”的策略雖招致“不夠專注”的批評,卻讓她在娛樂圈迭代中保持熱度。2024年,她以“音樂合伙人”身份加盟《天賜的聲音》,對新生代歌手的犀利點評展現專業積淀,輿論風向逐漸轉向認可。
**三、時尚icon與公益使者:商業價值的雙重構建**
小麥色肌膚、歐美風穿搭、大膽的熒光色系造型——吉克雋逸的形象顛覆了傳統審美。她登上《時尚COSMO》《ELLE》等封面,被媒體稱為“重新定義東方美”。與美妝品牌MAC合作推出的“黑鉆”系列唇膏,首日銷售額破千萬。商業版圖從音樂延伸至時尚領域,2023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顯示,她的綜合收入位列第47位。
與此同時,她持續反哺家鄉。2015年捐建“雋逸小學”后,又設立涼山女童教育基金;2022年四川地震,她第一時間運送物資并創作公益歌曲《群山回響》。這種商業與公益的平衡,讓她的公眾形象日趨立體。樂評人耳帝評價:“吉克雋逸的聰明在于,她既懂得利用爭議制造記憶點,又用扎實作品和社會責任來消解浮躁標簽。”
**四、新賽道與新挑戰:35+女藝人的可能性**
2025年初,吉克雋逸宣布成立個人音樂廠牌“黑斑馬”,簽約三位少數民族歌手,并啟動“民族基因計劃”,用現代音樂技術重構非遺民歌。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她表示:“我想搭建一座橋,讓山里的聲音不被流量淹沒。”
縱觀其13年演藝生涯,吉克雋逸的蛻變印證了娛樂圈的生存邏輯:既要保持足夠的曝光密度,又需用差異化內容建立護城河。如今,站在“姐姐系”藝人的新賽道上,她的野心顯然不止于做一個歌手——正如她在微博寫下的:“黑珍珠的亮度,來自每一次打磨時的疼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