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付中國,特朗普終于瘋了?!?/strong>
眼看用關稅手段沒辦法讓中國讓步,特朗普再出“昏招”,簽署了一份允許海底挖礦的行政令。
如此操作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不管結果如何,先把籌碼全部“梭哈”上去再說。
可在深海里挖礦又不是比誰膽子大技術好,而是在挑戰國際法的底線。
那么問題來了,特朗普為什么要冒天下大不韙去海底挖礦,真的只是為了對付中國嗎?
稀土卡脖子,美國急得抓耳撓腮
先說說為什么特朗普非得去海底挖礦,稀土這東西,聽著不起眼,但絕對是高科技和軍工的命根子。
電動車電池、風力發電機、激光器、F-35戰斗機,每一個都離不開稀土,而偏偏中國在稀土市場上是大佬,全球多數稀土加工都得看中國臉色。
美國呢?礦山倒是有幾座,可加工技術稀爛,挖出來的礦石還得乖乖送去中國煉。
這不半個月前,中國宣布對中重稀土出口設限,美國立馬慌了神。
就拿F-35戰斗機來說,一架飛機得用數不勝數的稀土材料,許多加工環節都得靠中國。
稀土一斷供,美國的戰斗機、導彈、無人機生產線全得歇菜。
除此以外高科技產業也好不到哪去,電動車、雷達、芯片,個個都離不開稀土。
特朗普眼看著中國捏著自己的命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腦子一熱,決定去海底找救兵。
太平洋海底有種叫多金屬結核的東西,富含鎳、鈷、錳,理論上能部分替代稀土。
見狀特朗普一拍大腿:挖!狠狠地挖!
可這主意聽起來牛氣,干起來卻是個大坑。
海底淘金?
特朗普的計劃簡單粗暴:派美國企業去太平洋海底開采,趕緊囤點資源,免得被中國卡脖子。
更離譜的是,他還想繞過聯合國,直接開干。
要知道,國際海域的資源不是誰想挖就能挖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文規定,深海采礦得經過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批準,流程得公開透明。
所以ISA秘書長卡瓦略一聽美國的計劃,直接公開怒斥,說這是“公然違反國際法”。
那么美國為什么這么大膽?因為它壓根沒簽《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覺得自己可以耍無賴。
可這不等于就能為所欲為,畢竟國際社會也不是吃素的,海底資源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哪輪得到美國一家獨吞?
許多國家都在盯著深海資源,誰都不想讓美國搶先把蛋糕切走。
結果特朗普這一鬧,不但沒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推到了眾矢之的。
海底挖礦等于自找麻煩
除了國際法,深海采礦還有個更大的雷——環境問題。
海底可不是隨便挖兩鏟子就能完事的地方,那兒水深好幾千米,住著一堆人類還沒搞懂的奇奇怪怪生物。
科學家說,海底生態脆弱得像玻璃杯,稍微碰一下就碎。
采礦船和設備一折騰,海底泥巴被攪得翻天覆地,海水變得黑乎乎,魚類、珊瑚全得遭殃。
更別提那些多金屬結核,成型得花幾百萬年,挖沒了就真沒了,壓根沒得補。
而環保組織直接炸了鍋,警告說這不亞于一場生態浩劫,因為目前人類對海底的研究并不深刻,一旦對海底的資源礦產進行開發,到時候勢必會對海底的生態系統造成影響,而這種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就算不談環境,特朗普的計劃在技術和經濟上也站不住腳。
深海采礦聽著高大上,實際操作難如登天。
水深五六千米,設備得抗住巨大壓力,聲吶、管道、遙控機器人,哪樣不得燒錢?
更別說美國在稀土加工上早就掉了鏈子,國內礦山挖出來的礦石,九成還得送中國加工。
工人、技術壓根湊不齊,就算海底挖出再多礦石,美國也只能干瞪眼,沒法自己煉出來。
更搞笑的是,專家說陸地上的鎳和鈷其實夠用,市場壓根不缺新貨。特朗普非要去海底折騰,純屬多此一舉。
除此以外,錢也是個大問題。
深海采礦動輒幾十億起步,工期還得十年八年。美國聯邦債務居高不下,哪里還來的閑錢?
特朗普想靠海底采礦翻盤,想法挺美,現實卻是個大寫的“難”。
信息來源:
澎湃新聞《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推動深海采礦,被指無視國際規則,引發環境擔憂》
中國新聞網《美方批準海底采礦,中方回應》
觀察者網《特朗普簽行政令允許海底挖礦,美國學者:執意破壞全球規則,中國會打敗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