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沃爾瑪聯合家得寶、勞氏和塔吉特在內的主要零售商與特朗普進行了會面,據美國Axios新聞網爆料,這些零售業巨頭警告了特朗普,稱其關稅和貿易政策可能擾亂供應鏈,提高物價,并且讓美國民眾的貨架變得空空如也。
24日,中方辟謠特朗普所說的中美已經進行了低層級會議的說法,否認中美正在進行貿易磋商的消息,“沃爾瑪中國”見狀立即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表示為積極響應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號召,將為符合條件的外貿企業開設綠色通道,簡化準入流程、加快審批效率,助力相關企業快速開拓中國國內市場。
中美貿易博弈的棋局中,沃爾瑪中國以迅捷姿態開辟外貿企業準入綠色通道,這看似突兀的商業決策,實則揭示了全球經濟秩序演變中一個根本性轉變:當政府間談判陷入僵局時,跨國企業正以市場邏輯重構全球產業鏈,用訂單和供應鏈編織超越政治壁壘的商業網絡。
一、商業理性的覺醒
沃爾瑪中國在貿易談判僵持期的快速反應,展現出跨國企業特有的市場敏感性。這家深耕中國市場27年的零售巨頭,早已將供應鏈根須深植中國沃土,其全球采購體系中超過70%的商品來自中國供應商。
這種深度嵌入的共生關系,使得沃爾瑪在市場波動時本能地選擇加固供應鏈韌性而非被動等待政治斡旋。
企業決策機制中的"去政治化"特征愈發明顯。當政治人物還在進行外交辭令的攻防時,沃爾瑪的采購團隊已在長三角產業帶考察工廠,數據分析師正根據中國消費市場的新趨勢調整選品策略。這種基于市場信號的即時響應,形成了獨立于政府談判的第二軌道。
其實,全球產業鏈的自愈能力在此顯現。企業通過建立多元化供應網絡、開發柔性生產線、構建數字貿易平臺,正在構建抗政治風險的市場化解決方案。
二、市場邏輯的重構
沃爾瑪的綠色通道計劃折射出中國市場磁極效應的質變。14億人口的消費升級需求,已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這種轉變吸引著全球企業重新校準戰略重心。
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中國速度",到星巴克每9小時新增一家中國門店的擴張節奏,都在印證市場引力對商業決策的主導作用。
殊不知,內外貿一體化政策催生出制度創新的化學反應。自貿試驗區"準入即準營"的改革突破,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政策創新,海關"兩步申報"通關模式,這些制度供給形成的制度紅利,正在轉化為企業開拓市場的現實動能。沃爾瑪的綠色通道正是這種制度優勢的市場化呈現。
三、新全球化的曙光
企業自組織的貿易網絡正在突破傳統地緣邊界。RCEP框架下的原產地累積規則,讓跨國企業可以自主優化區域供應鏈布局;數字貿易的虛擬通關系統,使得商品流動突破物理國界限制。這種由市場主體主導的經濟整合,形成了更具韌性的新型全球化架構。
中國市場的制度型開放釋放出虹吸效應。從制造業領域全面取消外資準入限制,到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制度創新帶來的確定性預期,吸引著全球要素資源加速集聚。
沃爾瑪等跨國零售巨頭的本土化深耕,實質上是參與中國市場經濟制度完善的共建過程。
《金融時報》23日報道稱,沃爾瑪、亞馬遜的供貨商正把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囤積在加拿大的倉庫,靜待中美關稅風波平息。他們都認為特朗普最終會對中國“投降”,也都在等特朗普中國“投降”。
其實,商業文明的進化正在創造新的價值范式。當企業將ESG理念融入供應鏈管理,當碳中和目標重塑全球產業布局,當數字技術消弭貿易摩擦成本,這些微觀層面的創新積累,終將匯成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磅礴力量。
沃爾瑪的綠色通道絕非孤立個案,而是全球商業文明演進的時代注腳。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動的今天,千萬個市場主體的理性選擇,正在編織一張超越政治周期的商業網絡。
中國有句古訓,“識時務者為俊杰”,現在就看美國政府能不能從沃爾瑪身上學會如何務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