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這活兒,搞農活、擺弄花草的人多少都聽過見過。把這棵樹的枝接到那棵樹上,讓它長成新的樣。
多數時候,是把接穗砍下來,插到砧木上頭,包起來等它活。
這法子常見。今天說個不一樣的,叫靠接。
這法子不常用,別的嫁接法子不好使,或者根本弄不成的時候,靠接就能派上大用場。
啥是靠接?跟別的嫁接有啥不一樣?
靠接,說白了,就是讓想接的兩個植物,挨在一塊兒,都還長在土里,或者各自有自己的根系供著營養,然后把它們倆接觸部位的皮削開一部分,露出里面的嫩肉,緊緊貼在一起綁牢了,等它們長成一體。
這個過程里,那個要接上去的部分(接穗)和底下那個根(砧木),誰也沒離開自己的原來的根系。
它們倆是鄰居,天天見面,最后手拉手長到一塊去了。
這跟平時咱見得多的劈接、切接、芽接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法子,都是先把接穗從原來的樹上剪下來,弄成個光桿司令,然后往砧木上插。接穗離開娘家,斷了水斷了糧,全靠砧木這邊給它續命。
它能不能活,就看砧木愿不愿意接納它,看它自己爭不爭氣,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這個過程風險大,接穗壓力山大。
靠接就不一樣。它倆是平等的,都有后勤保障。接穗有自己的根供水供料,砧木也有自己的根。
它們只是在接觸的地方開了個小口子,互相認識一下,交換細胞液,然后傷口慢慢愈合,里面的血管就連通了。
等它們倆確認過眼神,是能長到一起去的“人”了,再把接穗下面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砧木上面多余的頭去掉。
這樣一來,接穗就徹底嫁到了砧木家,靠砧木的根活著了。
因為整個過程,接穗始終有營養供應,所以它受到的打擊小,成活率在某些困難情況下就高得多。
這就是靠接最核心的特點:不斷根,先成活,再分離。
啥時候用靠接?這法子有啥好使的地方?
靠接既然不那么省事,為啥還要用它?因為它能在別的法子抓瞎的時候顯本事。主要有下面幾個用處:
第一,救命。
一棵長了好些年的果樹,或者名貴的樹木,根脖子那里被啃了、被病害蛀空了、或者干活不小心被機器打傷了,樹皮掉了一大圈,上下營養通道斷了。
這叫環狀剝皮,樹眼看就活不成了。這時候,普通嫁接沒用。
靠接就能救。咋救?在傷口下面找幾棵根生的健壯小苗,或者直接用樹本身基部長出來的萌蘗條,把它們的上半部分靠接到傷口上方的健康樹皮上。
一棵不夠就接幾棵,像搭橋一樣,把上下重新連起來。這些小苗或者萌蘗條就成了新的營養通道,繞過受傷的地方,把根吸收的水分養料往上送。這樣就把大樹給救活了。這叫橋接,是靠接的一種特殊應用。
沒這法子,那樹基本就廢了。
第二,對付難搞的。
有些植物特別有個性,用普通的嫁接方法成活率低得很。比如一些堅果樹,像核桃、板栗,還有些熱帶水果,或者某些觀賞植物,它們的傷口愈合能力差,或者接穗容易失水干枯。
直接剪下來嫁接,十有八九活不了。用靠接,接穗一直有自己的根養著,環境穩定,壓力小,慢慢跟砧木融合。等長牢靠了再斷根,成活率就高多了。對于這些難啃的硬骨頭,靠接是實實在在的好辦法。
第三,給難生根的安家。
有些植物,你想讓它有特定的好根,比如抗病、耐寒、長得壯的砧木根),但它本身的枝條扦插不容易生根,或者種子繁殖出來的苗根系不好。可以先種下砧木苗,再把這個難生根的品種苗(帶著自己的弱根)種在旁邊,用靠接法把它接到砧木苗上。等接活了,把這個品種苗原來的根剪掉,它就完全靠著強大的砧木根生長了。這等于給它換了個好底盤。
靠接主要就用在這些較勁的地方。平時種個桃樹梨樹蘋果樹,扦插容易活的,或者普通嫁接成活率就很高的,就犯不著費這個勁了。
靠接具體咋弄?一步一步說清楚。
搞靠接,得有點耐心,手也要穩當。下面是具體步驟:
第一步:準備。選日子,最好是植物生長旺盛的時候,一般是晚春到夏末,這時候樹皮好剝,形成層活躍,容易愈合。找兩棵植物,一棵當砧木(底下帶根的),一棵當接穗(要接上去的部分)。它倆要挨得近,或者能方便地搬到一起。選它倆差不多粗細的枝條或者主干部分,直徑粗細接近最好,這樣接觸面大,容易對齊。準備一把快刀,要非常鋒利,最好是專門的嫁接刀。還有綁東西,嫁接膜、塑料條、麻繩都行。
第二步:選位削皮。把兩棵植物調整好位置,讓它們要嫁接的部位能舒服地貼在一起,不要硬掰,別讓它們受力。選好接觸點后,在砧木和接穗對應的位置,各削一刀。這一刀很關鍵。要削掉一層皮,帶著薄薄一層木頭,露出里面綠白色的形成層。削口要長,一般2到5厘米長,根據枝條粗細來定。削口要平滑,一刀下去最好,別來回刮。兩個削口的形狀、大小要盡量一樣,像鏡子一樣能對上。削的深度大概是枝條直徑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別太深把枝干削弱了,也別太淺只削了皮。記住,刀快手穩,削面平整干凈。
第三步:貼緊對齊。把兩個削好的傷口面對面,緊緊貼在一起。關鍵中的關鍵,是讓兩個傷口邊緣的形成層至少有一邊要嚴絲合縫地對齊。形成層就是負責傷口愈合、讓它倆長一起的那層細胞。對得越準,面積越大,成活越快越牢固。如果兩邊都能對齊,那是最好的。
第四步:綁緊包嚴。對齊之后,趕緊用嫁接膜或者塑料條把它倆捆在一起。從接口下面一點開始纏,一圈壓一圈往上纏,稍微用點力,把接口綁緊,讓它們不能錯位。綁的目的是固定位置,同時阻止水分蒸發和病菌進去。外面可以再用繩子加固一下,特別是枝條比較粗硬的時候。綁完后,整個接口部位要包得嚴嚴實實。
第五步:加固支撐。如果接的枝條比較長,或者位置不太穩,最好在旁邊插個小棍子,把嫁接部位和枝條都輕輕固定在棍子上,防止被風吹動或者不小心碰到,導致傷口錯位。接口愈合期間最怕動來動去。
這幾步做完了,靠接的操作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接上以后咋管?啥時候能斷開?
接好了不是萬事大吉,還得管護,還得在合適的時候“斷奶”。
首先是養護。嫁接之后,砧木和接穗兩邊的植物都要正常澆水施肥,保證它們都有充足的營養生長。別讓它們缺水,特別是夏天。接口部位要注意觀察,看看綁的帶子有沒有松,接口有沒有干。如果用的是透明嫁接膜,能看到里面接口處慢慢鼓起來,顏色由綠變白再變粗,這就是在愈合了,形成了愈傷組織。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短的幾星期,長的可能要幾個月,看植物種類和天氣情況。期間別老去動它,讓它倆安靜地長。
然后是“斷奶”,也就是分離。啥時候能斷?得看接口長得牢不牢。怎么判斷?等看到接口明顯腫脹變粗,顏色正常,輕輕晃動一下感覺很結實了,就可以考慮斷開了。不能心急,寧晚勿早。
斷開也分兩步走,而且要循序漸進,不能一刀切,免得刺激太大。
第一步是斷接穗的根。在接口的下面,把接穗原來的莖干分次切斷。第一次先切個三分之一左右的口子。過一個星期,看看接穗狀態沒啥問題,再切到一半。再過一個星期,切到三分之二。最后,再過些天,徹底切斷。這樣慢慢來,讓接穗逐漸適應完全依靠砧木供應營養。
第二步是去砧木的頂。在接口的上面,把砧木原來的頂端部分也去掉。這一步也是逐步進行比較穩妥,特別是砧木頂端還很茂盛的情況下。可以先剪掉一部分枝葉,過段時間再徹底從接口上方剪掉。這樣營養就能集中供應給接上去的那個新枝條(原來的接穗)了。
這兩步操作的時間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先后進行,看具體情況。總原則就是:逐步來,減少沖擊。等這兩步都完成了,這個靠接才算最終成功。一個全新的組合體就誕生了。
這靠接技術,確實比插根棍子等活要復雜些。但懂了門道,用對了地方,它就是個解決大問題的實在本事。搞農業,有時候就得會點這種不常見的絕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