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美國人,手里捧著一堆清朝時期的廢紙債券,嘴上卻喊著中國欠了他們1.6萬億美元。而且他們還真跑到國會提議案,要不就是想拿舊賬賴新債,要不就是拿“賠款”當選票。
問題是,中國可是美國第二大債主,手上還攥著七八千億美元的國債,這債賴得過去嗎?他們知道美債違約會產生多么嚴重的后果嗎?今天咱們就把這筆賬,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
百年老債成新戲碼,借尸還魂圖賴賬
2020年8月13日,美國國會議員馬克·格林在眾議院提交一項提案,要求中國償還1.6萬億美元清政府時期債務。
支持者包括共和黨籍參議員瑪莎·麥克薩利、瑪莎·布萊克本。這批債券有多久呢,它們是1911年和1913年分別由清政府、民國政府發出的。
這些債券從未被新中國承認。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即宣布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與舊政權對外欠債。中國歷次對外聲明,均明確表示不承擔任何反動政權遺留下來的外債。
而且,美國法院早已對此有明確判例。1979年,中美兩國曾就“湖廣鐵路債券”展開長達兩年法庭交鋒。
美國法院最終裁定,該案適用1976年《外國主權豁免法》無追溯力,中國無需履行清政府的債務義務。此后類似訴訟均被駁回。
但這些“債券持有人”并未死心。他們組織“美國債券持有人基金組織(ABF)”,繼續向白宮游說,建議政府“買下這批債券作為外交籌碼”。
2018年,這群人甚至還與時任總統特朗普及財政部長姆努欽會面提出該建議。一年后,他們把債券總值從7500億美元喊到1萬億,2020年再喊到1.6萬億美元。
這些債券沒有兌付價值,也沒有法律效力,更沒有外交基礎。但在美國債務危機與對華戰略博弈交織背景下,被政客當作煽動民粹的工具、操控選民的橋段、轉移輿論焦點的借口。
議案本身雖無法律效力,但象征意義濃厚,是美方“賴賬邏輯”的制度化表達。
中國如今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2020年的時候有8600億美債,如今降低到約7590億美元。這是建立在公開市場規則與國家信用基礎上的金融關系。
而美方政客卻妄圖用清政府留下的“廢紙”,模糊現實債權債務結構。這不僅失去法律理據,也喪失道義基礎。
他們拿著百年前的賬單想要抵消今天的國家義務,其背后,是對金融主權與信用契約的極端破壞;是信用規則的松動,是對美元債體系信任度的消耗。
在全球金融市場高度關聯背景下,這種行為無異于鼓勵債務國家打破規則,用“政治化的債務清算”替代“契約化的債務履行”。
美債天天玩上限,哪國還敢借錢?
2025年2月,美國聯邦債務總額首次突破36萬億美元。財政部已無力正常發債,只能依賴國會一輪輪“調高債務上限”授權。
債務上限原本是美國國會為財政部設定的舉債最高額度,用以遏制預算失控。然而過去十年,美方政客反復將其當作黨爭工具,頻繁上演“提高上限”鬧劇,震動全球市場。
從1980年代的不到3萬億美元,到今天膨脹超12倍,美國債務上限機制形同虛設。每一次上限僵局都會造成金融恐慌,信用評級機構屢次示警。
中國是受影響最直接的國家之一。2025年2月,中國所持美債為7590億美元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自2022年4月起,中國持倉長期低于1萬億美元,過去12個月中有9個月呈現減持。
減持不是單一金融策略,而是系統性資產再配置行為。中國在壓縮對美國國債的風險敞口同時,持續增持黃金等硬通資產,僅2024年第四季度就新增黃金儲備15.24噸。
穆迪分析公司警告稱:美國若債務違約,將引發15萬億美元家庭財富蒸發、600萬個崗位消失、失業率飆升至9%。
短期國債市場扭曲、主權信用違約互換利差飆升、資本價格波動加劇,都表明市場正在真實預期違約可能性。
即使尚未違約,美國國債已出現“信用透支”的跡象。摩根大通指出,一旦國債發生違約,“美國國家信用將在未來100年都無法恢復”。
而政客們此時炒作清朝舊債,實為“煙霧彈”。他們一邊推進加印鈔票化解財政壓力,一邊試圖用“債權清洗”制造議題轉移,將現實債務危機政治化。
在國會內部,提出“凍結中國持債”的聲音也偶有傳出,暴露出美方信用系統正加速政治污染。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的減持行為并非“脫鉤”,而是一種金融風險控制與主權資產優化行為。美債本該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如今卻成為風險載體與黨爭武器。
世界第二大債主,怎會成“老賴”?
中國持有的美債是以市場交易形式獲得的真實債權,是美元霸權體系運作下的“核心對價”。美方若以政治理由拒絕償還,等同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自毀承諾。
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已從1999年的71%下降至2024年的59%,為25年來最低。IMF數據表明,全球央行在逐步減持美元儲備,人民幣等非美資產比重升至約9%。
俄羅斯自2018年起大規模清倉美債,截至2024年僅剩40億美元,累計削減比例達95.8%。美國財政部早在2020年就警告:若失去海外債權人信任,美國將進入系統性融資危機狀態。
在全球主權信用體系中,債務即契約。任何對契約精神的破壞,都將波及整個金融網絡。美方若繼續以政治借口抵賴中國正當持債權利,其后果將是信用塌方。
美國金融霸權建立在兩點基礎上:一是美元結算地位,二是美債信用系統。一旦美債違約或政治操控加劇,這兩大支柱將面臨系統性動搖。
美國政客不從財政紀律與政策治理中尋找解決方案,卻反復翻出百年前的“清朝債券”,既不合邏輯,也不合規則。
一個負債36萬億美元的國家,若要以百年前的“歷史糊涂賬”抵賴今天的真實債務,那這不是金融邏輯問題,是信用坍塌的信號。
參考資料:
美國議員提出議案,要求中國償還1.6萬億美元舊中國債券.觀察者網.2020-08-14
當美債透支國家信用.中國信用.2021
降至7590億美元!中國持有美債處于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觀察者網.2025-02-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