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x攜程旅行聯合發布
福建追光圖鑒旅行指南——非遺篇
文化傳承不只是靜態展示
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追光對話
精選9項非遺+文化體驗場景
帶你走進山海大地的千年文脈
深度觸摸閩地的文化基因
追光亮點:追憶千年古風大樂
傳統南音“噯仔指”演出形式
有一種表演只有七個字,“一紙相思寫不盡”竟然整整唱了九分鐘,那被很多人認為“太雅”“太講究”的千年大樂,如今時時婉轉飄蕩于閩南的小巷民厝,這就是“南音”。
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用閩南語演唱,保留了唐宋音樂遺韻,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演唱風格講究“慢、穩、甜、圓”,旋律舒展流暢,感情委婉細膩。
推薦體驗
泉州南音茶館:這家茶館位于小巷之中,環境幽靜,古色古香。每晚南音藝人臨窗而歌,邊喝茶邊聽千年古樂,體驗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感受。
泉州非遺博物館:去博物館探訪南音深厚的歷史文化,珍藏的南音樂器和歷史文物,為你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脈絡。
追光亮點:非遺里的“閩式年味”
圖源:南平市婦聯發聯部
浦城剪紙的歷史已逾千年,最早自西晉中原傳入,經過唐宋元明清的興盛繁榮,融合了中原文化遺風,又具閩越文明印跡,既有北方狂放大氣,又有南方細膩纖巧的藝術風格。
圖源:福建日報
浦城剪紙講究“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每種紋樣背后均有延伸含義,開創了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之先河。
推薦體驗
浦城剪紙藝術館:親手剪“閩越圖騰”蛇形紋樣,體驗用中藥染紙再現《八仙過?!饭欧ú噬艏垼幻嫫殖羌艏垺案=ò俑D”墻是熱門打卡點。
匡山四賢文化園:去深山里的“詩詞部落”體驗漢服一日游,參與“二十四節氣剪紙燈”制作,與匡山女子詩社成員齊聚吟詩,體驗匡山的詩詞文化。
追光亮點:海上朝圣之旅
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的媽祖因救海難而獻身,被該島百姓立廟祭祀,成為“海神”。湄洲島也成為媽祖祖廟所在地。
圖源:湄洲鎮人民政府
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習俗和廟會等為表現形式的民俗文化。該信俗傳播到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兩億多民眾所崇拜并傳承至今。
推薦體驗
湄洲媽祖祖廟:早晨6時參與“晨拜媽祖”,農歷三月廿三巡安時體驗萬人提燈組成“海上光路”。
莆田工藝美術城:在媽祖文創實驗室用3D打印技術制作夜光媽祖像,用文化連接非遺與生活日常的溫情交互。
追光亮點:解鎖古人的3D動畫
圖源:央視一套
福建木偶戲主要演出形式為提線木偶與掌中木偶兩種,在泉州、漳州及周邊地區廣泛傳播。日積月累,形成了許多傳統劇目、音樂唱腔以及豐富的表演技法和體系。
圖源:閩南日報
以木偶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巴掌大小的木偶在閩南藝人的指掌中幻化出世間百態,將人間悲喜娓娓道來。
推薦體驗
泉州通政嘉禮館:每周二到周日16點有免費公益演出,傳承和發揚當地特色木偶戲。既能看到高超的提線木偶戲展演,又有掌中木偶戲的互動交流。
漳州古城木偶藝術展示館:展示館內的木偶形態各異,或手持兵器,或身著華服,每一個細節都被雕琢得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追光亮點:《夢華錄》里的茶色體驗
圖源:吳智成
福山福水產福茶,福建的茶文化可謂是世界聞名,其中漳州的烏龍茶、武夷山的茶百戲,歷史均可追溯到唐朝,迄今已有千余年,有關茶文化的文字記載比陸羽的《茶經》還要早。
在宋代,人們把茶百戲與琴、棋、書并列,是士大夫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玩法是在點茶基礎上用清水畫畫,點茶的瞬間茶湯如山水云霧,既喝茶又賞畫,十分文雅。
推薦體驗
茶博園非遺館:在模擬“三坑兩澗”微氣候的茶室,用炭焙工藝手制肉桂,體驗制茶技藝。
非遺茶百戲體驗館:體驗《夢華錄》展示的茶中拉花技藝,這是南平市武夷山市的傳統技藝,被譽為“茶湯中的水墨畫”。
追光亮點:探秘千年海外交通史
圖源:東南網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力遠洋船舶——福船,就起源于福建。唐代的福州和泉州是南方的主要造船基地,造船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水密隔艙海船制造技藝大約發明于唐代。
1:1復原的明代福船 圖源:福建日報
13世紀末,水密隔艙隨著馬可·波羅的腳步傳播到西方。自此以后,這項技術逐漸被世界各國的造船界所普遍采用。
推薦體驗
寧德蕉城漳灣老街:漫步漳灣老街,陽光輕輕灑落于白墻黛瓦之上,悠閑散步的行人、嬉戲玩鬧的小孩、石階旁曬太陽的老翁,在煙火氣中感受沉淀了650多年“福船文化”。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在這里,看見中世紀泉州港的繁榮景象,了解當時泉州四通八達的海上交通和對內陸的交通。市舶司(相當于今天的海關)等政府機構的保障,以及發達完備的商品貿易系統。
追光亮點:方圓之間找“方圓”
福建土樓所在的山區,地勢險峻,人煙稀少一度野獸出沒,盜匪四起。南遷的人在這里安營扎寨,防御功能成為土樓的第一要素。
圖源:南靖之窗
土樓的建筑特點,依據“天圓地方”的東方理念,遵循五行生克之道,利用精密的榫卯結構,無需一釘一鉚便能堅固無比,土樓的墻壁,用生土夯筑而成,厚重又堅實。
推薦體驗
南靖田螺坑土樓群:在塔下村的百年圍屋民宿,你可以跟著客家阿嬤學做芋子包,用竹篾編織土樓模型。
永定洪坑土樓民俗村:游覽“土樓王子”回振成樓,感受其富麗堂皇與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漫步于洪川溪畔,欣賞青山綠水與古樸土樓的和諧交融。
追光亮點:漆畫大師的隱秘世界
圖源:福州市博物館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脫胎漆器發展源于清乾隆年間,傳說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里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啟發,回家后不斷琢磨試驗,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后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推薦體驗
沈紹安漆藝館:漫步古色古香的古典院落不僅可感受古樸雅致的古建筑文化,還可潛移默化地感受中國漆藝的魅力。
三坊七巷漆空間:在三坊七巷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扇門后,都可能是一個大師的創作空間或名人的故居。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味街巷歷史的沉淀。
追光亮點:雕刻東方“浮世繪”
漳州木版年畫是在梨木等木質平板上,描稿鐫刻成各種色塊版和線條版,再分色分版,套印于紙上的一種民間版畫技術。
以上2圖圖源:漳州文旅
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于漳州的薌城區和閩南、嶺南一帶,并遠銷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
推薦體驗
漳州古城年畫館:漳州古城夜色迷人,古城巷道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古城內的漳州非遺展示館了解漳州木版年畫,可DIY精美文創周邊。
南山書院:去這座小而美的文化書院,體驗“年畫劇本殺”,或在詩書禮樂的國學講壇里,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蘊。
假如你來到福建
會驚奇地發現
這里的光從不曾熄滅
只是換了種方式在煙火里生長
傳說中的非遺并不遙遠
就在日常里跳動著
它們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里的冰冷坐標
更是“活著”的“東方烏托邦”
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注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