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在火星杰澤羅隕石坑邊緣拍攝到一塊形似人類頭骨的巖石,引發廣泛關注。
這塊巖石被命名為“頭骨山”,它的外形酷似人類頭顱,表面粗糙、帶有凹坑,宛如被風化侵蝕的遺骸,這一發現不僅點燃了公眾的想象,也讓科學家們興奮不已,他們正通過地質分析,試圖揭開這塊巖石背后的火星奧秘。
可以肯定的是,“頭骨山”并非真正的頭骨,而是火星上常見的類視現象,即人類大腦傾向于在隨機形狀中識別熟悉的模式,如面孔或頭顱,這塊巖石由沉積砂巖構成,與火星其他巖石成分相似,《Gadgets 360》報道稱,這種現象在火星并不罕見,此前毅力號還拍到過形似熊、腳印甚至工具的巖石。
科學家通過毅力號的相機和激光分析,確認“頭骨山”是浮巖,即非原地形成的巖石,可能通過火山活動、隕石撞擊或侵蝕從遠處“搬運”至此,它的暗色調和坑紋表面暗示經歷了復雜的地質過程,可能與火星早期的火山或水流活動有關。
杰澤羅隕石坑作為毅力號的探索核心區域,39億年前曾是火星湖泊和河三角洲,富含水活動痕跡,是尋找古微生物生命的理想地點,2025年4月,NASA報告顯示,毅力號在隕石坑邊緣采集了多種巖石樣本。
在隕石坑的底部還發現了火成巖,這表明這里曾有熔巖湖,后來被水淹沒,形成淺湖和鹽堿灘,后來毅力號還在巖石中發現有機化合物和“豹斑”結構,類似地球上微生物化學反應留下的痕跡。
“頭骨山”雖未直接檢測到生物標記,但其浮巖性質可能來自隕石坑深層,攜帶有早期火星環境的線索,科學家推測,如果火星曾有過生命,類似區域可能是微生物的棲息地。
至于巖石為何形似頭骨,主要跟火星的環境有關,杰澤羅隕石坑經歷數十億年的風蝕、化學風化和隕石撞擊,巖石被雕琢出奇特形狀,砂巖的層狀結構易被風化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暗色浮巖的坑紋可能由火山氣體或水流侵蝕形成。
類似現象在火星屢見不鮮,早在2004年機遇號就拍到過“火星人臉”,后確認為風化巖丘,2019年,好奇號發現“熊臉”巖石,也歸因于侵蝕,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火星上存在高級生命。
總體來看
“頭骨山”是毅力號探索的又一個亮點,凸顯了杰澤羅隕石坑的復雜地質,未來毅力號將繼續攀登隕石坑邊緣,探索更大區域,可能發現更多水巖交互證據,未來采樣返回的任務如果成功,地球實驗室的分析或將改寫火星歷史,甚至解答“火星生命”終極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