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近的一個舉動,讓人們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俄烏沖突上。烏方為了“蹭熱度”做出了怎樣的嘗試?是什么推動了烏方的行為?
據外媒報道,短短幾天之內,澤連斯基兩次指責中國“軍援”俄羅斯,還制裁了三家中國企業,和此前希望中國調和俄烏時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澤連斯基態度有變】
澤連斯基改了口風,為美國“排憂解難”
澤連斯基宣稱,中國不僅向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技術,甚至還在俄羅斯本土制造無人機,并揚言掌握了“證據”,已經向中方轉交。
此外,澤連斯基政府還以所謂的“中企幫助俄軍制造伊斯坎德爾導彈”為由,向三家中國企業實施了制裁,只不過烏方的“制裁”過于無力,甚至沒有太多人關注此事。
有人分析澤連斯基突然改口,是為了給烏克蘭問題吸引熱度,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結合最近美烏之間的互動來看,可以看出烏方行為的深層含義。
近日,美國推動俄烏停戰的進程有了較大的進展,一方面美方十分“慷慨”,大手一揮將烏克蘭對美國的賠款,從3000億美元降低至1000億美元,折扣力度前所未有。
另一方面,美國媒體曝出了美國版本的俄烏“和平計劃”,雖然基本上都是對俄方利好的條件,比如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的控制權、承認對俄軍占領區的實控權,解除對俄制裁,但沒有放棄保留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權力。
可能在烏方看來,這樣“豐厚”的條件可以視作美方努力之下的結果,因此烏方也主動為美國“排憂解難”,一邊用所謂的“中國援俄”混淆視聽,一邊緊跟美國的腳步制裁中企。
【俄烏沖突中無人機的來源是熱點事件】
此外,烏方還有自己的“小算盤”,因為美國“和平計劃”中,涉及的領土讓步(如承認俄控區事實狀態)與放棄北約承諾,將直接導致烏克蘭主權受損。
烏克蘭國內民眾若對此不滿,澤連斯基需要將矛盾焦點轉向外部,轉移國內壓力,此時將中國塑造成“俄方支持者”,既可淡化美國強加的條款,又能向國際社會暗示“烏克蘭在孤立無援中被迫妥協”,爭取更多同情。
【烏方對中方的指責沒有任何證據】
如果中國援俄,烏克蘭撐不到今天
中方此前曾對烏方的無端指責做出譴責,并且中國外交部也一再強調“從未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并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項出口”,這一表態與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精神高度一致,且始終未被任何實證推翻。
烏方就算聽不進去中方的忠告,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一點:如果中國援俄,俄烏沖突的局面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假設中國真的大規模援助俄羅斯,俄烏沖突的走向將被徹底改變。例如,若中國提供先進無人機或導彈系統,俄軍可能迅速收復失地,而當前戰場的僵持狀態(如赫爾松反復易手)恰恰說明俄方缺乏壓倒性優勢。
事實上,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集中在能源、基建等領域,軍工業務公開透明,若存在所謂“秘密軍援”,烏方應能提供更具體的合同、物流記錄或現場影像,但事實是此類證據的缺席暴露了指控的薄弱。
此外,中國若要介入沖突,不會僅停留在“軍援”層面,更可能通過政治、經濟手段全面施壓烏克蘭,但現實中的中國始終主張和平調解,這進一步削弱了烏方指控的說服力。
【美國才應該為俄烏沖突負責】
相信美國給的“好處”,烏方正一步步踏入陷阱
烏方輕信美國給出的“好處”,實際上正一步步邁入更危險的陷阱之中,這一點曾在歷史上多次驗證。
例如二戰后,美國聲稱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但要求受援國必須接受美國主導的經濟體系,表面的好處是歐洲國家經濟水平迅速恢復,但最終的結果就是現在的歐洲受美國影響根深蒂固,嚴重缺乏自主性。
烏克蘭若接受賠款與和平計劃,也可能面臨類似困境。例如,美烏資源協議或要求烏克蘭將關鍵資源(如農業、礦產)的定價權部分讓渡給美方,或以“重建援助”為名,要求烏克蘭接受美國企業壟斷基建項目,最終導致經濟主權流失。
再比如,美國提議的“解除對俄制裁”與“能源合作”看似對俄讓步,實則是以烏克蘭為“棋子”重構歐亞能源版圖。
【相信美國的好處烏克蘭一步步走入陷阱】
而烏克蘭換取的“歐洲安全保障”可能淪為一紙空文——歐盟內部對俄強硬立場本就存在分歧,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可能堅持強硬,而德國等國可能因能源依賴選擇妥協,烏克蘭將陷入更復雜的地緣夾縫。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就連美國降低賠款門檻的舉措,本質上也是為了將烏克蘭綁定為對抗俄羅斯的“代理人”。
若未來俄美關系緩和,美國可能要求烏克蘭“感恩戴德”,甚至默許俄羅斯進一步擴張。
更微妙的是,美國通過和平計劃將烏克蘭納入其主導的安全架構,可能迫使烏克蘭放棄獨立外交政策,淪為西方陣營的“特洛伊木馬”。
不難預見到,澤連斯基期待的停火與賠款,本質是美國為結束戰爭消耗而開出的“止痛藥”,等藥效過去之后,該付出的代價一點都不會少,甚至會成為美方變本加厲壓榨烏克蘭的重要契機,實現利益最大化。
歸根結底,澤連斯基的策略選擇,折射出一個深刻矛盾:在大國博弈中,小國的外交騰挪空間愈發逼仄。
美國開出的“停火+賠款”支票,實則是將烏克蘭進一步推向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夾縫中。
烏方因此而指責中國,表明上是通過轉移矛盾換取喘息之機,然而,歷史反復證明,以犧牲主權為代價換取短期利益的國家,終將在國際棋局中淪為“棄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