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一天,周總理去醫院看望溥儀,得知溥儀得了慢性闌尾炎,肚子疼。醫生要給他做手術,溥儀有點害怕,拒絕開刀。周總理見到溥儀后,勸他:“做闌尾手術沒什么好怕的,你該和隔壁的劉將軍學習。他渾身彈傷……”
溥儀得知了劉將軍血淋淋的戰場經歷,很受震撼。于是,溥儀找機會接近劉將軍悄悄審視。劉昌毅因為脖子后面長了個瘤子,來醫院割瘤子。溥儀看到劉將軍滿臉傷疤,動完手術后,卻能神態自若,心里很是佩服。
對于劉昌毅來說,打了麻藥動手術,簡直是小兒科。想當年,十幾歲的他,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用刀子割開肉取子彈,他都不叫一聲硬挺過來。
1914年,劉昌毅出生在湖北馬鞍石村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家里只能勉強供起一個孩子念書,所以,劉昌毅作為老二,只能跟在哥哥屁股后,到教室外“蹭課”。年僅5歲的劉昌毅,就能很流利地背誦《三字經》。老師見劉昌毅讀書好,便親自登門勸說劉父,讓孩子上學。可惜,劉家連吃飯都是問題,最后突破極限,送劉昌毅讀了2年私塾。
從7歲開始,劉昌毅就去給地主家放牛了。10歲那年,劉昌毅偶遇一位叫牛云之的云游道士,劉昌毅拜師學武功,為他后來參加紅軍,與敵人近身搏斗奠定了基礎。1928年,14歲的劉昌毅回老家后,發現父親劉殿明被選為鄉蘇維埃領導,哥哥是赤衛隊員,弟弟是兒童團員,全家都參加了革命。
劉昌毅和父親說:“我想當紅軍。”父親很高興:“去吧,現在是窮人的天下。”1929年,15歲的劉昌毅帶領鄉里20名青年,翻山越嶺來到了檀樹崗新兵營報到。入伍當天,劉昌毅只領到了一個梭鏢頭,連木頭桿子都沒有。新兵營只有幾支槍,練射擊用的。
很快,新兵營接到命令,要參加反“會剿”戰斗。劉昌毅心想,最好把他分在主力連隊,去了能拿槍。可惜,主力連隊也缺槍,劉昌毅只能繼續拿著梭鏢。劉昌毅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戰場上,奪一把槍。
劉昌毅所在的部隊,要去迎擊反動民團易本應的隊伍。易本應懂點軍事,不僅“剿赤”,還打劫老百姓,可謂無惡不作。戰斗打響后,劉昌毅揮舞梭鏢刺中10多個敵人,奪下2支長槍和20排子彈。在混戰中,劉昌毅左腿不幸中彈。
戰后,劉昌毅被抬到了“野戰醫院”,其實就是一個軍醫在一個農舍里,為傷員們清理傷口。因為條件簡陋,動手術只能用剃頭刀。割肉之前,軍醫讓連長找幾個大漢,按住劉昌毅,不讓他亂動。劉昌毅卻冷靜地說:“不需要,我不怕疼。”
取子彈全程,劉昌毅沒哼過一聲,更沒掉眼淚。那一年,劉昌毅僅15歲。他的意志力比鐵打的漢子還要堅強。
戰爭年代,類似這樣的手術不計其數。所以,當打麻藥割瘤子的時候,劉昌毅根本沒放在心上。溥儀被劉昌毅的精神所感染,后來順順當當做了闌尾手術。他出院時,專門給劉昌毅送去一束鮮花,并深深鞠了一躬。劉昌毅了解情況后,笑著說:“皇帝的花我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