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成都小升初信息核對已經正式啟動了。
不少家庭在核對信息的同時,也都在密切關注著孩子所在學區初中的動態。無論是小搖號還是大搖號,民辦還是公辦,總歸都希望自家娃娃能夠上一所好初中。
為了更好地為家長答疑解惑,成都發布、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紅星教育傳媒將于5月1日在城西優品道廣場聯合推出小升初線下公益咨詢會。
咨詢會集結了包括成外、實外、嘉祥、西川、師一、新川、天立等在內的近40所初中名校校長、副校長或招生負責人,家長到現場可實現一站式咨詢,面對面了解全市絕大部分主流民辦學校。
既然是初中盤點,那么在過去的這一年,哪些片區有新學校亮相,又有哪些老牌初中煥新,我們首先做了第一期盤點。
說到錦江區,2024年的動作最大,當時先后就有7所學校宣布更換了名字。
我們當時也用兩句話總結過:從縱向的時間線來說,動作之密集,主城區近年少有;從橫向的覆蓋面來說,這次動作涉及的范圍之廣,主城區少有。
2025年又有哪些具體變化呢?最值得關注的便是七中育才金融城校區的啟動,直接把家長們的期待值拉滿。
當時在2024年9月10日,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金融城校區舉行了揭牌儀式。作為七中育才的 “第五子”,該校區已于2024年8月全面竣工,計劃2025年9月開始招生。
在師資籌備上,學校當時就提到,未來三年,七中育才將會從各校區抽調成熟的管理干部、骨干教師,分期分批加入到金融城校區,有了這樣的師資“大禮包”,教學質量應該是不用擔心了。
除了七中育才,川師附中也是另一所資深老牌公辦。
這兩個學校的實力該怎么形容呢?之前家長們就給我們報過學校的分數,在錦江區乃至成都市的中考來說的話,基本是占據前茅。
回顧這幾年的發展,從川師附中錦華分校、七中育才華興分校、七中育才東湖校區,再到多所學校的集體更名,可以堪稱是整體均衡的代表。
以前總有家長會說,成華區在成都教育版圖中存在感不強,缺乏極具影響力的名校。
但這幾年看來,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老牌持續穩健,新秀學校崛起。
就初中板塊來說,2009年成立的石室初中培華校區,作為石室中學在成都城區唯一領辦初中,已經形成了“一校三區”格局,成績也是備受關注,當時我們還統計過一個700分學霸們就讀的小學初中,當時文科總分考了641分的蔣同學,其初中,就是石室初中培華校區。
說完老牌學校,新學校的實力也很強。
就拿成都英才學校來說,幾個關鍵詞:成都七中與成華區攜手打造,小初高全覆蓋,公辦。
辦學時間雖然不長,但有家長就在社群提到過,學校的首屆初中生畢業后,進入“四七九”的學生達到了50人。
另外還繞不過的就是49中,今年還將領辦成都市熊貓路學校,成都市熊貓路學校也將更名為成都四十九中(熊貓路校區),由此,成都四十九中將形成楓林校區、和美校區、熊貓路校區,“一校三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后續學校發展規劃及劃片范圍等動態,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成都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項目名)
最后,值得家長們關注的還有一則消息:成華區人民政府與成都市樹德中學達成深度合作,于成都理工大學片區共建成都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預計9月啟用。
可以說,未來還是很值得關注!
過去一年,金牛區的初中格局變化并不大。
嘉祥入局,與金牛區合辦公立初中一度成為熱門,而向來被家長貼上“普娃天花板”的金牛區,也出現了一個熱門學區——金5。
有的家長甚至覺得,對比于青羊區、錦江區和高新區熱門學區來說,金牛第五學區的初中資源更加均衡。在不能“擇校”的情況下,這種“讀哪所都不吃虧”的學區備受青睞。
2024年金牛區小升初劃片范圍
從去年的劃片來看,金5的初中資源不僅有金牛實驗這樣的實力派,還有十八中、二十中這種穩扎穩打的老牌中學,更有發展勢頭強勁的石筍街中學和二十中花照校區。
而在集團化辦學的趨勢下,優質資源輻射廣泛,金牛區的整體初中實力也在逐步提升。
比如2020年,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沙河校區開始招生。這所由成都樹德實驗中學領辦的公立初中自開校以來就備受關注,首批的學生出口不錯,基地班的重點率在95%以上。
2021年,“三駕馬車”之一的石筍街小學領辦的石筍街中學開校。作為九年一貫校,可以利用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校教育集團的優勢,實現小初一體化的辦學、貫通培養。去年首屆學生畢業,235人獲得了121個指標到校名額。
2022年,金牛實驗中學領辦的金牛實驗行知校區開校,為希望走“5+4”的家長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不過,金牛最值得期待的還是未來兩年。伴隨著七中萬達新校區的落地,成都二中與樹德分別領辦的初中開校,以及成外與金牛合辦的公立初中在2026年竣工,金牛的初中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將會有“跨越式”的提升。
高新這幾年實力強勁的學校不少,尤其是熱門的幾所更是勢均力敵,讓參加區內“小小搖號”、填志愿的家長們也都出現了“選擇困難癥”。
比如,大源片區的石室天府錦城湖校區、教科院附中和教科院附屬學院;站南學區則有七中初中與石室天府交子校區。
而今年高新區最大的變化集中在中和AB片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川片區,不僅一所“K12”將落地,還有部分九義校也進行了調整。
一是上海師范大學成都海川中學校(暫定名)即將于9月開校。這所學校的定位十分特殊,是十二年制公辦(目前只有小學初中,以后有條件開設高中),由上海師范大學與高新區聯合辦學,坐落于成都高新區新川板塊核心區域。學校還將開辦上海班,面向成都招收符合條件的滬籍人才子女,探索義務教育與上海基礎教育銜接,并將實現“5+4”學制。
上海師范大學成都海川中學校(暫定名)
這樣的背景,也可以看出這所學校還是很有實力的,日前上海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處已經發布了教師招聘公告,并公布學校將由特級校長陳永平引領。
最值得期待的還是“5+4”學制。不過,“5+4”學制是否能落實,落實后是僅限上海班,還是全校實行,還要等具體招生政策公布。
二是新川的部分九義校進行調整。
銀都紫藤初中東區學校將開辦高中部,同時停招小一新生,也就是從九義校轉變為高完中。這也意味著在小升初階段,學校招生可能會面向更加廣泛的家庭,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直升”高中部的機會。
除了銀都紫藤初中東區學校,原本規劃為九義校的五組團學校調整為高中學校、廣都站東南側學校調整為小學。
此外,位于六組團的新川二中預計2025年開建,用地也將擴大。此輪調整對中學和九義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明顯是根據各區域生源情況進行的調整,也意味著新川創新科技園的學校布局將更加成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