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08年,毛主席的兒媳,邵華女士離開了人世。
雖然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還有這樣的一位兒媳,也少有人知道他的兒子毛新宇,是毛主席僅剩的唯一一個嫡孫。
在追悼會上,毛新宇對眾人說,母親有一個遺愿,能夠和自己的丈夫毛岸青一起,葬在婆婆楊開慧的身邊,也就是湖南開慧鄉。
聽上去,這是一個很合理的要求,讓人感嘆邵華和毛岸青的感情是如此地令人感動。
但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毛岸青沒有葬在北京陪伴父親,而是選擇了葬在母親身邊?
其實,其中有一段故事,一段每個人都需要了解的故事。
悲痛的消息戳破了窗戶紙
邵華的童年非常特殊,那些經歷根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1938年,邵華出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她是革命先輩的兒女。
其父陳振亞在1939年8月份,接受組織的安排去蘇聯進修學習,因為要在蘇聯待很長時間,陳振亞帶上了妻子張文秋和兩個女兒。
此時的邵華才不到一歲,由于時局的動蕩,一家人決定途經新疆去往蘇聯。
但在途中,因為軍閥盛世才背叛共產黨,所以身為黨員的他們被扣留了下來,軟禁了三年時間。
到了1942年,盛世才又把陳振亞一家,連同在新疆工作的一百六十多位黨員關進了監獄。
盛世才想要逼迫這些黨員歸順自己,從而削弱共產黨在新疆的影響力,但是雖然身處監獄之中,共產黨員堅韌不屈,始終不向盛世才低頭。
盛世才便對這批黨員予以苛待,此后四年里,邵華就和黨員一起過了四年饑寒交迫的牢獄生活。
邵華年紀雖小,但是在黨員們的影響下,從小她的精神就堅韌不拔,在敵人企圖陰謀分化瓦解我們的同志之時,僅僅幾歲的邵華和大人們一起進行了絕食抗議。
到了1946年6月,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對這批黨員進行營救,邵華和黨員們重見天日,此時的邵華已經七歲了,她的童年時光,大部分是在牢獄里度過的。
被營救出來之后,毛主席為這批黨員同胞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并收了邵華的大姐劉思齊做干女兒。
邵華和劉思齊
新中國成立之后,劉思齊嫁給了毛岸英,兩家關系越走越近。
因為童年的遭遇,邵華遠比同齡人多了一份成熟,因為和毛岸青一樣有著苦難的童年,兩人之間很是惺惺相惜,漸漸地讓心中的情感開始萌芽。
因為毛岸英和劉思齊的結合,邵華常常會到毛家玩,所以在邵華很小的時候就和毛岸青認識了,但是最開始,邵華只當毛岸青是個大哥哥,毛岸青也只把邵華視作妹妹。
邵華因為小時候的遭遇,沒有上過小學,之后是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才進入中央機關直屬的小學念書,所以邵華對知識有著很大的渴望。
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邵華總是會去請教毛主席,可毛主席日理萬機,不是總有時間去教他,這時毛岸青就會幫著她解答。
毛岸青從蘇聯大學畢業之后,一直從事著翻譯的工作,翻譯著各種文化藝術作品以及馬列文獻,在文學上的造詣和一口流利的俄語讓邵華很是佩服。
不僅如此,毛岸青總是能夠解答邵華的問題,這更讓邵華心中對毛岸青的才華萌生一股傾慕。
但這時,兩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邵華總是跟毛岸青手拉著手出去游玩、散步,深秋之時賞楓葉,寒冬之時望雪景,二人會共同披著同一件大衣,欣賞著來之不易的人生中的美景。
他們倆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兩人之間,早已超出了哥哥和妹妹之間的情感。
只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邊長輩可是一清二楚,只是欣慰地看著這和平世界里的美好情感,沒有戳破而已。
兩人也就這樣一直享受著,這份隔著一層窗戶紙的感情,直到那天,毛岸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
眾人期盼的結合
毛岸青在小的時候,對父母的記憶很模糊,記憶里,他很熟悉母親的味道,而父親年輕時的樣子對他來說比較模糊。
也難怪,那時他才三四歲,父親忙于國計民生,身邊只有母親的教育和陪伴。
后來就只剩下哥哥毛岸英在身邊了,哥哥一直照顧著自己,擔起了父親和母親的責任,他和哥哥一直相依為命,直到去了蘇聯,也沒見過父親。
在懂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家庭是怎樣的,父親是一個國家的救星和希望,母親則是為了保護父親和孩子而犧牲,但這些他從前都因為年紀太小,而無法有一份完整的記憶和感情。
只有哥哥,他知道如果沒有哥哥,自己可能很難活下去。
所以,哥哥對他來說,是比任何人都要重要的,是唯一的一個讓自己感受到親情的人。
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傳來,對毛岸青來說打擊很大,和哥哥一起討生活的那段時光,雖然生活得很辛苦,但是因為哥哥的存在,兩人總是能夠渡過難關。
毛岸青小時候在討生活之時,曾被上海租界的印度警察重重地打傷過腦袋,幸虧毛岸英及時帶著他去救治,才撿回一條性命,但還是留下了后遺癥,一遇到刺激就會頭痛欲裂。
得知毛岸英犧牲,毛岸青病情再次發作,暈倒過去不省人事,可是這一次卻沒有哥哥陪著自己了。
當他醒過來后,他的頭疼怎么治也不見好,毛主席只能把他送去蘇聯進行治療。
在離開這段時間里,毛岸青心里一直想念著邵華,媽媽走了,哥哥也走了,兩個和自己感情最深的人都不在了,毛岸青最后的情感寄托就剩邵華了。
而邵華在毛岸青離開后,她也十分焦急,擔憂毛岸青的安危。
這時,兩個人才意識到,自己和對方的情感是多么深厚和重要,此后,二人便常常通過書信互寄情思。
不久后,毛岸青病情好轉,回到了大連進行療養。
邵華的母親張文秋見女兒思念辛苦,作為家長,她的做法很直接,帶著邵華去了大連和毛岸青相見,如同相親一般。
后來毛主席也知道兩人之間的感情很穩定了,便書信給毛岸青,信中寫道,“如果你們有處朋友的想法,邵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和她談一談。”
得到家長認同的兩人終于走到了一起,再之后,因為毛岸青還需要繼續在大連療養,所以邵華就辦理了臨時轉學手續,到了遼寧師范插班,方便照顧毛岸青。
1960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賓館舉行了婚禮,兩家人都很高興,因為這兩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太需要一場喜事了。
為人父母,更知父母
1970年,毛新宇出生,這兩個多災多難的家庭之中,總算有一對夫妻,家庭完滿了。
因為自身的經歷,毛岸青非常重視和家人的相處,對毛新宇也倍加愛護。
毛岸青一家住在北京西郊的一個小院里,地方不大,但是足夠一家人安安心心地過日子。
這時的毛岸青日子過得非常充實,每天高高興興地去上班,空閑下來就待在家里,翻譯著外國文化藝術作品,這樣就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
毛岸青終于過上了團團圓圓的家庭生活,日子如此過了五六年,讓毛岸青心里著實舒緩了不少,可是到了1976年,一切又發生了巨變。
這一年9月份,毛主席溘然與世長辭。
消息傳來,讓毛岸青悲痛不已,他身邊生死與共的重要的家人,母親,父親,哥哥全部都離開了自己。
一時間,一股孤獨感涌上心頭。
在毛主席去世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毛岸青都沒有振作精神,終日郁郁寡歡,好在有邵華和毛新宇的陪伴,陪他走過這段蒼白的時光。
在這段時間里,他突然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家人,或多或少地都有過一段時間的安逸時光,只有母親,沒有過上一天的好日子。
母親楊開慧犧牲時只有29歲,犧牲之前,反動派為了逼她說出情報,對她施以酷刑。
但是母親都憑借著驚人的毅力挺了過去,可是挺過去的代價,就是遭受到殘忍地殺害。
這些毛岸青也是后來才知道的,那時候他畢竟還小,但哥哥毛岸英對此非常清楚,因為哥哥當時見到母親被抓走,拉著母親不肯放手,被反動派一塊帶走,親眼見到發生在母親身上的一切劫難。
而自己卻因為還小,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晚年時的毛岸青時常看著母親、哥哥和自己的合影,暗自神傷,邵華見毛岸青如此懷念,為了讓他寬慰一些,決定陪著毛岸青回鄉一趟。
毛岸青在邵華的陪同之下回到韶山后,經常去母親的陵墓上看望。
看著母親的墓碑,想起一幕幕的往事,毛岸青終于釋放出了自己積壓在心底的思念,失聲痛哭。
毛岸青從小很少見到父親,是母親一直照顧著自己,教育自己,小時候,自己讀書認字都是母親一手指導的。
楊開慧還會教毛岸青什么是革命,告訴他父親沒有對不起家人,因為父親是為了革命,他的肩上扛著對黎民百姓的責任,才不得不減少和家人團聚的時間。
后來母親犧牲了,只有哥哥陪在自己身邊,兄弟兩在外討生活時互相支持,成為彼此唯一的依靠。不承想,哥哥會犧牲在異國他鄉。
最后,一切都安定了,本以為生活終于走上正軌,可是父親卻也離自己遠去了。
他總是記住父親最后跟他說過的一些關于母親的話,他的母親很偉大,要永遠記住母親的恩德。
毛岸青謹記毛主席的囑托,和邵華一起,將楊開慧的故事寫成一個又一個的文化作品,以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也為了讓世人知曉楊開慧的付出。
1990年的時候,毛岸青再次回到湖南板倉祭奠母親,在登記簿上,他鄭重地寫下“楊岸青”三個字。
負責登記的人以為他寫錯了,但是他們不了解的是,他對母親的懷念之深,思念之苦。
每過一年,這種懷念便增加一分,老年時的毛岸青,時常因為想念母親而獨自落淚,當邵華安慰他的時候,他總是說,“我想媽媽。”
后來毛岸青生病,在病床上他對邵華說道,如果自己死了,他想葬在母親身邊,他說自己小時候從沒盡過孝道,以后要常伴母親身邊。
邵華很理解毛岸青,她答應了下來,并說自己以后要和毛岸青一塊陪著婆婆,讓楊開慧在地下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偉人之后的故事
毛新宇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兒子,取名毛東東,是為了懷念毛主席。
至此,我們所熟知的偉人就只剩下了這一份嫡系血脈,這份血脈很好繼承了毛主席的精神。
毛新宇作為毛主席的后人,他的表現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僅僅代表自己,所以一直嚴格要求自己。
他繼承了毛主席的優良品質,不僅刻苦努力,憑借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還在黨史和軍事理論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后繼續深造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進入軍隊之后,她和毛主席一樣平易近人,身為少將,卻和身邊同志無話不談,如果有人因為他的身邊過于拘謹,他還會告訴對方放輕松,自己和他們是一樣的,只有職務上的區別,沒有身份上的不同。
如今毛新宇也已經53歲了,還和以前一樣,常常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一部分捐出去,支援國家建設。
2007年,毛岸青于北京病逝,相隔一年之后,邵華也隨著毛岸青去了。
父母的雙雙離世,讓毛新宇在母親的葬禮上哭得死去活來,毛岸青孫子毛東東雖然年幼,卻似乎在那一刻也感受到了離別之苦,哭喊著要見奶奶。
毛新宇按照父母的遺愿,將二人的骨灰安葬在了長沙市開慧鄉,對著父母陵墓,毛新宇有說不盡的感謝。
感謝父母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自己一定會牢記父母的教誨,繼承父母的遺志,為黨和國家繼續作出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