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伊朗外長阿拉格奇的專機降落北京,這個時間點可謂“掐表”安排得剛剛好。就在三天前的4月19日,美伊剛在羅馬結束第二輪間接核談判,而四天后的4月26日,雙方即將在阿曼展開第三輪關鍵磋商。在談判即將進入“深水區”之際,伊朗選擇單獨來中國“對表”,顯然有自己的考量。
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奇
目前來看,前兩輪談判確實取得初步進展,“氛圍不錯”“富有建設性”“良好進展”都是美伊雙方對會談的評價,事實也確實如此,否則不會同意一周之后再次見面。但隨著談判越是深入,問題就越會凸顯出來。
大概率猜測,之前兩輪的談判基本停留在交換立場、框架初始階段,接下來才進入重頭戲——具體細節談判。比如伊朗堅持美國必須首先解除全部制裁,承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美方則要求伊朗必須停止并清除核濃縮活動,接受更嚴格的核查,這些都是爭議性比較大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美伊雙方可能陷入“誰先邁出第一步”的糾結,在伊朗看來,當年是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理當美方先退一步,而且美方還“既要又要”,伊朗不會一退再退。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但從現實情況看,談判確實是伊朗的最優解。自2024年以來,伊朗接連遭遇重大打擊,總統萊希墜機身亡、駐敘利亞領事館遭以色列空襲,更棘手的是,“抵抗之弧”盟友集體受挫,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被暗殺、哈馬斯同意停火、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垮臺,也門胡塞武裝正在被美國圍攻,伊朗正面臨近20年來最大的危機。
而在伊朗國內,由于多年來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早已千瘡百孔,不僅貨幣貶值,通貨膨脹也很嚴重。特朗普上臺后,對伊朗重啟“極限施壓”,要把德黑蘭逼上談判桌,還加大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署。但另一邊又時不時給點胡蘿卜,呼吁伊朗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問題。
這種復雜態度,也讓伊朗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和美國打交道,改革派如總統佩澤希齊揚,主張通過談判換取制裁解除,改善經濟民生,強硬派如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強調不可信任美國,對談判不會過分樂觀。
不過談總比直接打好,更何況美國自身也面臨巨大財政壓力,不愿意再陷入一場戰爭中去,所以,美伊不會貿然開戰,都希望通過外交談判達成協議。
4月19日美國代表團結束美伊第二輪談判后離開
此時伊朗外長專程訪華,就是希望和中方通一下氣,通報美伊磋商的最近進展,并征詢中方的意見和建議,獲得中方的背書。特朗普1.0撕毀協議的歷史教訓猶在眼前,隨著談判進入實質階段,為了避免被美國訛詐,爭取更多談判優勢,伊朗需要可信賴的大國作擔保。中國作為伊核協議原始簽署國,而且與伊朗保持戰略合作,自然成為首選。
事實,在伊核問題上中方的態度很明確,就是勸和促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達成一份可持續性的協議。同樣,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必須停止武力威脅、極限施壓的錯誤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伊朗外長抵京前一天,解放軍殲-10C/S戰機編隊抵達中東,與埃及展開聯合訓練。這支包含預警機、加油機的完整空中作戰體系,雖說是例行演練,但客觀上形成了“中國存在”的安全信號。對正面臨美軍雙航母威懾的伊朗而言,無疑增加了底氣。中方用實際行動告訴美伊雙方,這就是中方的態度。
2018年特朗普統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說穿了,眼下美伊正在博弈,美國想要單獨跟伊朗簽協議,但是德黑蘭不信任美國,為防止掉入美方陷阱,也為避免再出現2018年的情況,伊朗需要給協議上一份“雙保險”,而中國足以充當這個角色。
就在美伊談判之際,以色列暗戳戳搞小動作。消息人士稱,以色列高級官員透露,尚未排除未來幾個月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的可能。以色列擔心特朗普政府不再幫自己,在核問題上放過伊朗一馬,所以不斷破壞美伊談判,這和眼下俄烏和談局勢何其相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