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人像,可能很長時間里我都要重點關(guān)注畫面感覺了,以前有點重視不夠。
起形,這次的素材是周慧敏,不像,很不像。
素材剪裁得臉很大,快要占滿畫面,不喜歡這樣構(gòu)圖,就收小了點,但沒有收小太多,不然不好弄。
還是不像,但沒有那么丑了。
卡點起形的,大形肯定基本準(zhǔn)確,比如五官大小、相對位置、臉型長寬比等等,但一些細(xì)節(jié)卡點沒有用,打格子都幫不上,比如五官形狀細(xì)節(jié)、側(cè)臉輪廓線的微妙起伏等等,這些地方要差也就一點點,所以只能憑感覺,既然整體不像,只能慢慢修改。
開始深入,邊深入邊修改,左邊眼睛眉毛就都修改了一下的。
來盤點一下在畫面感方面我有什么技法可用。
精細(xì)排線能夠有很精致舒適的畫面感,但我排線不行,只能密密地排,看不出線的那種,一但能夠看清線條就露餡了。
用木炭條或者索斯等畫出大筆觸,會有很瀟灑的畫面感,但我玩不轉(zhuǎn)。
揉擦方式能夠擦出非常柔和朦朧的畫面感,但我一擦就花。
那我會什么?
我會涂,把陰影色塊涂出來,我還會控制顆粒感,可以細(xì)膩到幾乎沒有顆粒感,也可以松散到有很明顯的顆粒感。
我還會畫,能畫出肯定清晰的線條,也能畫出隨意松散的曲線。
好像就這么兩個能耐了,那就用上吧。
明確了只有涂和畫兩個技法用得上,就來計劃一下怎么畫好畫面感覺,以前我很少計劃,都是邊畫邊想,這次計劃一下試試。
先考慮取舍,素材中臉的周圍被頭發(fā)和衣服完全填滿了,不喜歡這樣滿畫,我計劃左上和右下各有一個比較大的三角形留白,左下和右上則可以畫得靠近邊緣一點,這樣畫面整體是一個左下到右上的斜向構(gòu)圖。
再來計劃虛實,面部肯定要畫實,周慧敏的面部肌膚白皙細(xì)膩是其特色,要表現(xiàn)這個特色只能畫實。
手部也只能實一點了,不能和面部差別太大。
其余部分就都虛一點好了,涂陰影保留明顯的顆粒感,多涂少畫,線條要畫松散隨意一點,大體就這個意思了。
再確定一下明暗,要表現(xiàn)肌膚的白皙細(xì)膩,就要用比較深的部分來對比,所以頭發(fā)和衣服部分需要畫深一點。
好像有點像了哈,東修修西改改的,不知不覺就有辨識度了。
面部陰影是用HB和2B這兩種最硬的啞光鉛筆畫的,把筆尖豎起來一點,致密地排線,顆粒感就會不明顯,顯得細(xì)膩。
面部明暗分界明顯,暗部陰影不可能很淡,為了體現(xiàn)白皙感,亮部大部分留白,再把暗部深淺控制住,在充分表現(xiàn)結(jié)構(gòu)體積的前提下盡可能淺一點,然后借助頭發(fā)部分襯托。
頭發(fā)部分則是用18B啞光鉛筆一支筆畫的,筆尖躺平了涂,這樣顆粒感很重,然后筆尖立起來畫線,不用力,松松地去畫。
畫面上兩塊最深的三角形區(qū)域,是先用18B涂,然后用14B排線疊加的。
四周的留白是“截斷”的,以前我都是用比較粗的筆觸排線來解決,效果不好,原因是我排線不行,這次我用平涂方法,到邊緣涂淡,不留粗糙的筆觸,好像感覺好不少。
為了表示外邊還有,只是沒畫出來,畫線條的區(qū)域往里收一點,不畫到涂過的邊緣去。
右上部分陰影加大了區(qū)域,也加深了,更好地襯托面部的白皙。
畫完了,五小時,這一幅自己比較滿意,辨識度有了,也比較傳神,畫面感覺也不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