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昱
編輯 | 周智宇
ChatGPT掀起AI大模型浪潮兩年后,隨著今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AI領域的競爭焦點,逐步從底層大模型技術轉移到AI應用。
作為一家互聯網中廠,昆侖萬維也已將戰略重心更多放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相較于AGI(通用人工智能),這是外界普遍認為更容易實現商業變現的路徑。
不過,AI應用投入大,商業化難度也高,昆侖萬維目前仍未到收獲的季節。
4月26日,昆侖萬維發布2024年度財報顯示,去年其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虧損15.9 億元,較2023年的12.58億元轉盈為虧。
昆侖萬維指出,去年虧損的原因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為鞏固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其去年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年研發費用為15.4億元,同比增長59.5%;另一方面,投資收益表現不及去年同期,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導致的投資相關損失 8.2 億元。
AI技術仍處于高投入階段,昆侖萬維因研發投入而導致虧損也與當前行業整體態勢基本一致。
不過,昆侖萬維過去打下的江山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收入。
去年,昆侖萬維實現營業總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海外信息分發與元宇宙平臺 Opera實現營業收入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1%,海外社交網絡和短劇平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28.5%。
在此背景下,昆侖萬維海外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去年海外業務收入規模同比增長約22%至51.5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達 91%,同比提升了5個百分點。
資本的耐心有限,在押注AIGC已有兩年后,昆侖萬維必須對外展現出更強的AI技術商業化能力。
昆侖萬維表示,為改善未來盈利狀況,公司將采取多維度措施。在業務端,持續提升研發成果的商業化效率,例如加速推出具有市場價值的 AI 產品及解決方案,推動技術優勢向收入轉化。在投資端,優化資產配置策略,控制投資風險。
同時,昆侖萬維將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依托現有技術開拓更多 AI 應用場景及產品矩陣,增強收入韌性。在開源的同時,昆侖萬維也強調降本,提出會在保障核心研發投入的前提下,壓縮非必要支出,為長期盈利修復創造條件。
對于AI業務的盈利時間表,昆侖萬維也給出了時間表。
昆侖萬維管理層認為,在全球范圍內,2023-24年是 AI大模型的初始投資期,全球各家科技公司在 AI 大模型上投資數百億美金都處于巨虧狀態;25-26 年是 AI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和收入增長期,這個階段行業收入將快速增長但仍處于虧損階段。
在昆侖萬維看來,2027 年以后屬于開始盈利期。針對昆侖萬維自身,其預計跟行業高度一致,預計27年開始 AI大模型業務將實現盈利。同時AI對公司是難得一遇的機會,即使短期面臨虧損風險,昆侖萬維也將堅定投入,保持在AI大模型第一梯隊。
自2023年發布自主研發的“天工 1.0”大模型后,昆侖萬維已多次進行迭代,在復雜任務處理、多模態等方面實現多項突破。
昆侖萬維目前AIGC業務的商業化進展其實也不錯。
其中,AI社交應用Linky,單月最高收入突破100萬美元,成為海外收入增長速度最快的中國AI應用之一;截止今年3月底,AI音樂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00萬美金,短劇平臺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億美金。
昆侖萬維董事長兼 CEO 方漢最近對外表示,昆侖萬維會持續投入AI大模型,只不過側重點跟巨頭不一樣,會倒過來思考,更關注用戶需要怎么樣的通用大模型產品。
在這場激烈的AI競賽中,昆侖萬維的未來發展之路已經越來越明確,要在自己更熟悉的應用賽道上發力。
但好的AI應用也需要底層技術的賦能,昆侖萬維要成為最后的贏家,依然需要在大模型技術和AI應用上做好平衡。
如今淘汰賽已經開啟,在“AI的iPhone時刻”來臨之前,昆侖萬維必須全力以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