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看起來是競爭,其實更像恐慌。怕的不僅是技術領先、經濟體量,還是中國一邊拒絕西方政治制度,一邊把路走通了。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一語道破:中國的“原罪”,是它沒按照美國劇本發展,卻還越來越強。這叫“劇透”西方文明霸權的結局,打亂了規則,也攪了老大的局。
第一大原罪——中國現代化竟然沒照劇本走
1978年,古老的東方正式啟動了改革開放正式啟動。
按很多西方人的設想,中國的發展路徑應該是“經濟現代化+政治西化”。他們覺得,這條路寫進教科書,背誦得滾瓜爛熟,不走它就是“出軌”。
1990年代到2000年代,美國與中國保持合作。
這個判斷,支撐著美國的“接觸戰略”。他們認為,只要讓中國融入全球化,中國就會“被同化”。
到了2008年,美國自己卻率先出事了,金融海嘯把華爾街撕了個口子,全球股市連鎖反應。美國人沒料到的是,這次危機先砸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那個“還沒民主”的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繼續增長。到了2014年,世界銀行公布了新的購買力平價(PPP)GDP數據,中國已正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這一下,美方心態崩了。按劇本,中國應該在危機中翻船,結果是自己潰不成軍。對中國崛起將“自動撞墻”的幻想,被現實打了臉。
馬丁·雅克指出,美國的第一假設破滅:經濟崛起≠西化。這個破滅,不只是戰略判斷錯誤,更像是價值觀上的“精神錯亂”。
這時候,美國才意識到:中國發展得快,不靠美元體系、不靠制度輸入,更不靠輸出戰爭。這種發展模式,打破了“西化唯一正確”的神話。
西方優勢的神圣光環,在中國的實踐面前碎成一地。2016年特朗普上臺后,這種焦慮被轉化為政策——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接連出招。
這就是美國認定的第一個“原罪”:中國走的是另一條路,而且這條路走得通,跑得快,還沒有把自己絆倒。
這個“原罪”,不是中國犯的,是美國不愿面對的現實。下一步,美國不光盯著中國怎么走,還怕中國帶著別人一起走。
第二大原罪——全球游戲誰說了算,中國插了話
2014年之后,美國對中國的焦慮擴散到了“秩序定義權”。不僅僅是技術、貿易,還有更核心的——誰來設規則,誰來制定標準。
馬丁·雅克指出,當前的國際秩序是美西方設計的,語言是英語,話語體系封閉固化。
這種秩序的前提,是世界聽命于一個少數人制定的劇本。中國崛起帶來的最大沖擊,是把“多數人”的意志拉進了話語體系。
從2010年代開始,中國不斷加大在“全球南方”的布局。對非洲、拉美、東南亞等國家,中國不僅提供商品,更提供規則模板。
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科技影響力急劇上升,特別是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領域。這些技術,不再完全依賴美歐標準,而是按“本地需求+低成本+高效率”重新設計。
傳音手機專為非洲設計,占當地市場40%。售價不足100美元,待機時間數天。比美國標準便宜,比歐盟標準接地氣。這種 “本地適應型標準”,不僅搶了市場,更搶了話語權。
人工智能訓練用的制造業數據,中國擁有全球最大體量。這意味著,中國標準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自帶規模紅利。
2025年,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平臺,在東盟、中東、非洲推動基礎設施與網絡協議聯通。這不只是鋪網線,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中國方案”。
對美國來說,這就是“第二個原罪”:中國不僅沒接受西方規則,還主動制定了新規則,而且越來越多國家愿意跟著走。
這就觸動了西方對“世界管理權”的根本焦慮。美國的反應,是全面遏制,從技術封鎖到制度攻擊。
但全球經濟重心已逐漸東移。規則不再是西方一家說了算。中國在新秩序中有位置、有話語、有資源。這一現實,讓美國從結構性優勢變成防守性焦慮。
而中國,只是多說了一句話,結果卻成了“挑戰者”。
“原罪”背后,中國憑什么能頂得住?
2018年,貿易戰打響。
2025年4月,根據美方的動作,中國最終宣布對美商品實施125%全覆蓋關稅,同時啟動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實體清單機制。
中國對釤、釓、鋱等七類稀土實施出口許可制度。美國國防供應鏈首當其沖。同時,對華出口依賴高的美國產品,如大豆、航空機械、汽車配件,也被納入高稅率清單。
這是一套組合拳,打的不是報復,是布局。關稅+技術+反制法案,構成中國的“自我修復型對抗體系”。
中國不靠“出口換增長”一條腿走路,而是以關稅戰倒逼自主替代。電子、半導體、裝備制造,逐步擺脫美方技術鏈條。
中方不是情緒對撞,而是用規則反制規則。底氣何在?底氣在制造業,在市場規模,在產業鏈完整度。
中國制造業總產值連續15年高居全球榜首,人工智能產業鏈從算法到芯片到部署都有中國力量,在全球南方市場的適配性和部署成本已經超過美國。
更關鍵的是,中國沒有軍事擴張,沒有殖民遺產,沒有輸出對抗的傳統。中國的崛起路徑,是制度治理+技術突破+市場適應三條腿同步發力。
在疫情中,中國迅速控制擴散、恢復生產,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一系列動作,既是危中求進,也是局中謀遠。
從關稅戰、科技戰,到市場戰、話語戰,中國從容應對,回合不輸。這背后沒有奇跡,只有戰略。
馬丁·雅克的判斷,是冷靜的提醒:中國的“兩個原罪”,實際上是兩個能力——獨立自主的發展能力,和面向未來的制度塑造力。
美國可以設限,但限不住大勢。
參考資料:
中國對美關稅反制并非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戰略破局.中國網.2025-04-08
美國為什么一直針對中國?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這么說.環球網.2020-09-21
智庫:美國太自滿,恐在全球科技競爭的三個方面落后中國.觀察者網.2024-04-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