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芭蕾舞足尖上既有矚目的流光溢彩、浪漫動人,同時也不乏堅韌和難得一見的張弛有度……這背后藏著的是英雄之城——重慶“愈炸愈強”的不屈精神。這是4月25日晚的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座無虛席、掌聲雷動。
當晚,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北京舞蹈學院聯(lián)合出品,重慶芭蕾舞團排演的抗戰(zhàn)題材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再度亮相,并拉開了這部舞劇2025年全國巡演的序幕。“這次大家看到的是我們不斷打磨后帶來的4.0版本,在很多地方都有了升級。”國家一級導演、《歸來紅菱艷》總導演、重慶芭蕾舞團團長劉軍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他們也希望將這部煥新之作,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走進劇場,本次升級回歸的《歸來紅菱艷麗》依然在深邃、厚重的抗戰(zhàn)歷史烽煙中拉開大幕。1940年,具有民族情懷的愛國藝術家蓮從海外歸來。緊隨其后,她和同伴一起呼喚民族覺醒、撫育抗戰(zhàn)難童、奔赴抗日救亡戰(zhàn)場的真實經(jīng)歷依次上演,直抵人心。
華蓋如云的黃桷樹、石梯連同吊腳樓,以及撐著油紙傘從山城雨巷中緩緩走過的溫婉女子……女主角蓮曾經(jīng)熟悉的一切,都像畫卷一樣在舞臺上徐徐展開。
從觀感上看,打磨后的《歸來紅菱艷》首先帶給觀眾不同的就是舞美、服化道都有了創(chuàng)意與升級。層疊的石板階梯、錯落的吊腳樓、巴山夜雨的霧氣、殘垣斷壁的木屋都勾勒出戰(zhàn)時重慶的城市風貌和風土民情更加精致,同時也更讓人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無論是廢墟中的燭光與幕景交相輝映,還是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大放異彩,都讓觀眾們在現(xiàn)場更加沉浸地感知著“蓮”和“軒”等劇中主角們的悲喜交融,以及整座山城的堅韌不屈。
喜愛舞劇的市民朋友應該還有印象,《歸來紅菱艷》首演是在2023年8月。
“從那時開始一直到今天,我們已經(jīng)演出了62場,全國各地有超過3萬人次的觀眾都走進劇場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國家一級導演、《歸來紅菱艷》總導演、重慶芭蕾舞團團長劉軍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在此過程中,整個主創(chuàng)團隊一直在思考著如何讓它更加完美。
劉軍說,本次大家看到的升級“其實我們一開始并沒有想著非要改掉什么,一切(改動)都緊緊圍繞劇情來進行……”劉軍表示,女主角“蓮”這個人物的成長,以及對重慶這座英雄之城的頑強不屈的展現(xiàn),都是尤其值得觀眾們關注的煥新亮點。
“比如在下半場,我們專門設計了‘蓮’帶著孩子們參加的義演,因遭遇轟炸而中斷了。黑暗中是現(xiàn)場的觀眾拿著蠟燭讓義演和后面的募捐得以繼續(xù)……”劉軍格外感慨地說,真實的歷史是最有力量的。“這就是要告訴更多觀眾,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力量、團結(jié)的力量。”
《歸來紅菱艷》主演李思雨和楊晨呈接受記者采訪
與此同時,打磨升級后的《歸來紅菱艷》里“渝味”更多了也是一大亮點。圍繞主題,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傘舞中“幺妹兒,下雨咯”等重慶話臺詞的加入,都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巴蜀韻味。
“下半場的改變是很大的。”在劇中飾演“蓮”的李思雨介紹,這個角色是真實存在的,作為一個具有民族情懷的愛國藝術家,升級后的版本更加突出了她的角色魅力。“還有義演賑災等不少戲份都是新加的。”李思雨說,近兩年時間里不斷出演這個角色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變化。“之前我可能覺得我是演的‘蓮’,但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覺得我就是‘蓮’了。”
據(jù)介紹,完成25日在重慶的演出,升級版的芭蕾舞劇《歸來紅菱艷》將于5月1日正式開啟2025年全國巡演,先后走進廣西、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四川、河北、山西、廣東等省市,并在深圳迎來百場盛典。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 攝影 張錦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