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京召開,哈巴河縣再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稱號,實現“五連冠”。
樺林蒼蒼,見證擁軍本色;額河悠悠,高唱愛民贊歌。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在祖國雄雞版圖最美麗的尾翎,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這片軍民相依的紅色沃土,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也承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和雙擁傳統。
一個榮譽,鐫刻魚和水的故事;沉甸甸的獎牌,凝聚葉對根的情誼。“全國雙擁模范城(縣)”是軍地共同頒發的唯一國家級城市品牌,2020年以來,其已成為哈巴河縣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近年來,哈巴河縣始終保持黨政軍民血肉聯系,團結奮斗,攜手并進,把握新形勢、探索新思路、落實新舉措,有力促進縣域經濟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不斷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樹品牌、創特色、出成效,凝聚起萬眾一心、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奮力譜寫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雙擁新篇章。
齊抓共管 做好雙擁大事
哈巴河縣委、縣政府及駐軍部隊始終將雙擁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社會工程加以推進,構建“行業部門引領、群團組織助推、社會力量參與”的協同機制,形成“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工作格局,推動雙擁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部隊建設深度融合,實現統籌規劃、同步實施、互促共進。
特別是2020年以來,哈巴河縣不斷加強國防、邊境一體化防控和部隊建設,立足縣域優勢、地理條件,大力發展“五大產業”,不斷促進軍地兵地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宜居宜業、幸福生活的融情綠城。先后獲得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綠化模范縣、國家雙擁模范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多項榮譽。
支持國防下真功,關愛軍屬動真情。哈巴河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涉軍五優先、擁軍五必須”工作原則,有力確保雙擁政策法規全面落實,各類“軍”字頭安置任務圓滿完成。2020年以來,為義務兵家庭發放優待金400余萬元,為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500余萬元,走訪慰問一線任務官兵家庭、軍人家屬、困難退役軍人、軍烈屬等優撫對象1200余人次,為駐軍部隊900余名返鄉退役老兵贈送“哈巴河禮物”,用心用情做好轉業干部安置工作,不斷提高官兵和退役士兵保障水平。
全縣各鄉鎮、機關企事業125個單位始終堅持與駐軍各部隊及基層連隊(哨卡)結對共建、共享互促,建立起魚水相依、休戚與共的深厚情誼。
該縣和駐軍部隊始終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和雙擁宣傳作為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五個融入”,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教育體系,使雙擁光榮傳統深入人心。
在哈巴河縣,雙擁是一種習慣。該縣先后成立愛國擁軍志愿服務站6個,創建“擁軍門店”85個、“擁軍企業”26個、“擁軍賓館”10個,構建多行業多領域公共優待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軍人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先后挖掘整理出“上世紀50年代轉業退役軍人張書海帶領牧民開渠引水、開荒種地,并將骨灰撒在這方熱土的感人故事”等愛國擁軍戍邊故事20余個,紅色文化生態旅游行業商會、耀樺書畫藝術營等擁軍志愿小分隊先后創作《放歌新時代》《軍魂永閃爍》等紅色作品30余部。
全面整合多元資源,哈巴河縣先后組織開展“重走長征路·奮斗新時代”“我是一個兵”戍邊體驗、“我和哨卡留個影”“曼行國道219”等活動,協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軍事頻道完成全疆首個雙擁模范縣《誰是終極英雄》拍攝,深入推進軍地、兵地融合發展。部隊“史館”、雙擁公園、兵團第十師185團“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等國防教育基地納入縣委黨校教學體系。
全城大愛 共敘魚水深情
部隊需求在哪里,服務保障就到哪里。該縣緊盯部隊的“前沿、前線、前哨”、軍人的“后路、后代、后院”,不斷完善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提升軍供應急機動保障能力,幫助官兵解除后顧之憂。
2020年以來,完成邊防設施一體建設,全面提升一體化巡邊固防管控能力。縣委、縣政府先后投入4000余萬元,新建訓練館、維修營房,新建人武部體育館、民兵訓練基地等全面提升練兵備戰能力。組織開展“法律講堂進軍營”“文化體育進軍營”等活動50余場次,不斷豐富軍營文化生活。
認真貫徹落實隨軍家屬安置,軍人子女就近入學、調動轉學、參加中高考優待等政策,適時為未就業軍屬推薦就業崗位。2020年以來,為11名退役軍人創業者落實貼息貸款政策,69名軍人子女享受教育優待,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及軍屬就業招聘會11場次,30余人實現就業。常態化開展“情系邊海防官兵”活動,2020年以來,連續3年組織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師生開展“崇軍尚武·愛我中華——新春祝福·送邊防官兵”主題實踐活動,為一線官兵送去價值20余萬元的新春禮包;走訪慰問一線官兵家庭,送去價值2.1萬元慰問品。2020年以來,堅持選派骨干教師為駐地部隊軍校統考士兵補習文化課,讓18名官兵圓軍校夢。
雙向奔赴 同奏雙擁強音
“駐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造一方幸福”。多年來,駐軍部隊大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與駐地黨組織建立了共建關系,軍民攜手開展義診送醫、國防教育等工作,讓共建活動成為推動工作開展的有力抓手。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駐軍部隊牢記宗旨使命,視駐地為故鄉,把群眾當親人,積極參與哈巴河縣經濟社會建設,承擔搶險救災、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等重大任務,充分發揮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2020年以來,駐軍部隊植樹造林30余萬棵,修建簡易公路50余公里,支持鄉村振興建設累計投入200余萬元,投入30余萬元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選派優秀大學生軍官為牧民孩子輔導課業,每月組織開展政策宣傳、電影觀賞和送醫送藥等活動。實施“春蕾藍天計劃”項目,為2所中心小學購置20余萬元辦公設備。
2020年以來,官兵利用邊防執勤、助民勞動等時機,發放宣傳單1.2萬余份,受教育群眾2.6萬余名。哈巴河縣人武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幫助打造5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繼為3000余名中學生、200余名入黨積極分子開展軍訓。同時,為發揮軍地、兵地資源,借助軍墾戍邊白沙湖、喀納斯兩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品牌效應,講好“西北第一連”“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姜居列克“紅色石碑”以及阿舍勒銅礦、康元沙棘等擁軍企業故事,全力打響“哈巴河愛國擁軍戍邊紅色研學游”品牌。2020年以來,駐軍部隊接待駐地機關黨員干部、居民群眾、學校師生等開展國防教育8000余人次。
哈巴河縣始終把軍民共建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將雙擁共建、民族團結、文明單位創建緊密結合,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三大支柱。目前,全縣已建有國防教育基地7個,雙擁史館1個,雙擁公園1個,雙擁櫥窗、大型宣傳牌20余處,軍民共建對子68個,建成共建街7條、愛民路3條、共建林11處、共建渠7條、雙擁市場2個,設置“軍人優先”窗口20處。全縣共成功創建國家級文明單位1個、國家級文明校園2個、國家級文明村鎮2個;有自治區文明單位23個、文明村鎮8個。富有成效的雙擁工作為哈巴河縣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各族群眾鋪就了安居樂業的幸福之路,為駐地部隊戍邊衛國提供了有力支撐。
魚水歡歌贊盛世,雙擁花開別樣紅。伴隨著新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承載著廣大軍民的美好愿望,哈巴河縣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在砥礪中前行、在實干中奮進,用嶄新的面貌繪就雙擁新畫卷。
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常軼茹
實習記者:王景鴻
圖由哈巴河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