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參謀部兩位高官接連在自家門口被“精準斬首”,爆炸的余波不僅震碎了俄軍指揮鏈,更讓普京的克里姆林宮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機。
然而,如此重大的國際事件,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卻集體“失聲”,都在暗中冷眼旁觀,甚至“推波助瀾”。
而這所發生的一切是巧合,還是精心策劃的陰謀?
俄軍高層接連遭“斬首”
2025年4月,俄羅斯莫斯科州接連發生兩起針對俄軍高層的精準暗殺事件,震驚全球。
首先是俄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副局長雅羅斯拉夫,在自宅附近遭遇自制爆炸裝置襲擊,當場身亡。
據俄方初步調查,爆炸裝置通過遠程操控引爆,手法與2024年基里洛夫中將被暗殺事件如出一轍,顯示出極高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雅羅斯拉夫作為俄軍核心決策層成員,直接參與俄烏戰場的戰略規劃,負責協調前線部隊的作戰部署,他的遇刺不僅讓俄軍指揮體系蒙受重創,更讓前線部隊的士氣受到嚴重打擊。
俄軍在頓巴斯和哈爾科夫方向的攻勢已因指揮不暢而出現明顯遲滯,部分部隊甚至因缺乏高層指令而陷入混亂。
緊接著,另一名副局長莫斯卡利克中將在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遭遇類似襲擊,兇手在其車輛必經之路上預埋了含300克TNT當量的彈片爆炸裝置,并通過實時監控精準引爆。
兩起襲擊的時間間隔僅數日,目標之精準、手法之狠辣,令人不得不懷疑背后有高度組織化的力量在運作。
俄官方已宣布展開徹查,但截至目前,調查結果仍未公開,唯一確認的是,這兩起襲擊都發生在莫斯科近郊,距離克里姆林宮僅25-30公里。
這兩起事件不僅是對俄軍高層的直接打擊,更是對普京權威的嚴重挑戰,雅羅斯拉夫和莫斯卡利克的遇刺,意味著俄軍在戰場和談判桌上的雙重失利。
俄內部安全體系崩塌
如果說高官被“斬首”是俄軍指揮鏈的直接打擊,那么接連發生在莫斯科核心地帶的安全失守,則是對俄羅斯國家安全體系的致命一擊。
然而,兩起襲擊不僅成功繞過了層層安保,兇手甚至能全身而退,這無疑讓俄安全部門顏面掃地。
更令人不安的是,襲擊者展現出的情報能力,他們不僅精準掌握了雅羅斯拉夫和莫斯卡利克的行程細節,包括出行時間、路線和車輛型號,還能提前運輸爆炸裝置并部署實時監控設備。
這種操作可能意味著俄軍內部已被外部勢力滲透,回顧2024年基里洛夫遇刺案,烏克蘭特工曾利用共享汽車的攝像頭進行遠程監控,成功實施暗殺。
而此次兩起案件的手法與之高度相似,俄方內部已開始懷疑,烏克蘭或其背后勢力可能再次出手。
更可怕的是,俄聯邦安全局和情報局的情報網絡似乎完全未能預警,甚至連襲擊者的身份和逃逸路徑都無從追查。
與此同時,俄軍高層開始對內部人員進行大規模排查,試圖揪出潛在的“內鬼”。
這種內部清洗雖然可能暫時遏制情報泄露,但也進一步削弱了俄安全部門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美西方“失聲”
在雅羅斯拉夫和莫斯卡利克遇刺后,國際社會的反應出奇地平靜,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未發表任何正式評論,甚至連例行的“譴責暴力”聲明都未發布。
烏克蘭也一反常態,未像2024年基里洛夫案后那樣主動“認領”責任,這種集體“失聲”在俄方看來絕非偶然,而是某種默許甚至間接參與的信號。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公開表示,西方國家的沉默是對恐怖主義的“變相支持”,并警告北約可能在幕后策劃了這些襲擊。
尤其是莫斯卡利克遇刺的時機,恰逢普京與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會晤,討論特朗普政府推動的俄烏停火協議。
如此精準的襲擊時間點,很難不讓人懷疑,幕后勢力意在通過激化矛盾,徹底破壞和談進程。
并且,西方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遠非中立,而是通過持續“輸血”烏克蘭,試圖將俄羅斯拖入長期消耗戰。
而這次高官遇刺事件,恰好為西方提供了觀察俄內部動蕩的機會,同時也為進一步施壓俄羅斯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俄軍可能對烏克蘭決策層展開報復性打擊,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城市的空襲強度或將升級。
但俄烏沖突的升級對全球穩定和能源市場都構成了威脅。
中國始終呼吁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和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然而,面對美西方的沉默和俄內部的危機,和平的前景正變得愈發渺茫。
此次事件無疑將使俄烏沖突的解決更加復雜化,也為全球地緣局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俄軍指揮鏈的斷裂可能導致其在戰場上的決策失誤,進而影響頓巴斯和克里米亞地區的局勢。
更重要的是,俄與伊朗、朝鮮的進一步靠攏,可能促使美西方加大對中俄的“遏制”力度,進而影響亞太地區的穩定。
從這個角度看,雅羅斯拉夫和莫斯卡利克的遇刺,不僅是俄羅斯的內部危機,更是全球博弈的一個縮影。
結語
雅羅斯拉夫和莫斯卡利克的接連遇刺,不僅是普京的噩耗,也是全球國際博弈加劇的警鐘。
俄軍指揮鏈的斷裂、安全體系的崩塌,以及美西方的冷眼旁觀,共同將俄烏沖突推向了新的危險邊緣。
參考資料
環球網:《俄媒:俄外交部將俄軍高官在莫斯科州汽車爆炸中死亡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2025年4月25日
封面新聞:《突發!俄軍方一高官在汽車爆炸中喪生》2025年4月26日
京報網:《俄高級將領死于街頭汽車爆炸,克宮指認基輔應為此負責》2025年4月26日
環球時報:《扎哈羅娃:這是恐襲事件》2025年4月2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