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來白宮頻頻向外釋放要對華降低關稅,基本可以確定美國這次關稅戰已經宣告失敗,然而特朗普始終還差中方給出一個“臺階”,沒想到中方轉頭就開出了三大條件,更是將目標指向了臺海。
中方給的這個“臺階”,特朗普敢踩嗎?或許這時候最如坐針氈的,應該是賴清德吧......
從加州到全美
加州州長加文·紐森起訴聯邦政府,矛頭直指特朗普時期留下的關稅政策,這場官司的核心是,關稅政策嚴重損害了加州經濟,對當地造成了巨大沖擊。
畢竟加州人今年因為關稅多花了120億美元,中小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損失高達30%,電子產品漲價17%,牛肉、雞蛋價格飆升,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辛苦栽種的農產品爛在地里。
經濟壓力導致民生問題陷入困境,關稅給普通老百姓和企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損失,而塑造當前局面的,正是號稱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特朗普。
除了加州之外,傳統上非常擁護特朗普的農業州也受到沖擊,愛荷華州,這個主要依靠農業發展的地區,如今也像加州一樣也面臨困境。
由于大豆出口大幅度減少,愛荷華州的農民正經歷著近三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波農場倒閉浪潮,曾經堅定的支持也無法避免經濟現實的沖擊。
除此之外,特斯拉在得州的工廠也受到了波及,因為進口電池價格上漲,不得不延遲生產計劃,導致馬斯克也因為關稅問題和特朗普生了嫌隙,甚至和政府官員打起了口水仗。
華爾街的專家們更是發現,關稅讓美國大公司的利潤縮水,尤其是科技公司損失巨大,已經有數不清的例子說明,關稅不僅讓美國企業虧錢,還影響了整個美國經濟的發展。
更讓人擔心的是,美國進口大于出口的情況并沒有好轉,反而惡化,2023年的貿易逆差達到1.2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任誰都能看出,提出“對等關稅”的策略嚴重錯誤。
與之相比,中國賣給美國的商品比美國賣給中國的商品多出的金額,也就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增加了18%,這顯示出兩國貿易關系中,美國相對弱勢的局面并沒有改變。
單純挑起關稅戰已經讓特朗普焦頭爛額,別忘了美國經濟還面臨著潛在危機,巨額國債高達36萬億美元,每天光利息支出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這讓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
紐約聯儲警告說,如果利率持續維持在高位,明年到期的6.5萬億美元債務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違約事件,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可能因此受到重創,需要警惕潛在的風險。
如果是單純的經濟問題,特朗普還不會如此緊張,關鍵是他的總統位置也遭遇動搖,哈佛等十所大學聯合起訴聯邦政府,指責政府把教育經費拿去彌補關稅造成的虧空。
民主黨議員在國會抗議,他們舉著“關稅殺人”的牌子,強烈要求彈劾貿易代表戴琪,以此表達對關稅政策的不滿,當然,也是對特朗普推行“對等關稅”的不滿。
面對當下局面,就連共和黨內部也因此產生了嚴重分歧,一部分人堅持要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另一部分人則希望和中國重新展開談判。
那么,中國該如何回應?
孤立的美國
美國的關稅政策在國際上引起了不滿,原本希望借此孤立中國,結果事情卻向著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歐盟不與美國合作,單獨和中國達成了新能源汽車關稅協議。
東盟十國不愿參與限制對華芯片出口的行動,反而選擇和中國簽署價值370億美元的技術合作協議,這表明它們更看重與中國的合作。
就連日本的豐田汽車也開始調整策略,將生產線搬到墨西哥,從而避開北美地區的高額關稅,這些事件都顯示出美國單邊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盟友對其信任度正在降低,支持力度也在減弱。
所以美國很慌,越慌就越想結束關稅戰,只是策略不太對,總是想要對中國施加壓力,然而面對美國不斷施加的壓力,中國表現得很冷靜,沒有被輕易激怒,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當下美國已經開始頻頻示好,一會說要降低對華關稅,一會說正在準備和中方進行洽談,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中方能夠給個“臺階”。
雖然中國也不希望關稅戰持續下去,但是立場不能變,我們已經多次在國際場合表態,美國想要談,可以,但是要建立在公平、平等的基礎上,還要答應我們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美國必須停止過度施壓,雙方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溝通,畢竟美國嘴上說的好,但是特朗普的善變我們早有領教,沒有平等對話,就沒有談判的必要。
第二個條件,在臺灣問題上,美國必須有所克制,不能再進一步挑釁。原因自然是美國近年來一直想要用“臺灣牌”牽制中國的發展,影響兩岸的統一。
臺灣問題,真是重中之重,中國對統一臺灣那是寸步不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要是美國真想和中國好好談,得在臺灣這事兒上找個折中的辦法,得謹言慎行,別隨便出言。
第三,中國希望美國能派出真正有決策權的人來談判,確保對話能夠有效進行。這一點很多人估計不太理解,畢竟能來談判,應該擁有決定權才對。
然而,早在2018年中美貿易談判時,美國代表萊特希澤權限有限,即使是很小的關稅調整也無法決定,這使得中方代表感到失望并提前結束了會談。
之后,即使兩國簽署了第一階段協議,美國農業部也并未完全履行購買農產品的承諾,導致中國大量進口的大豆無法銷售。
種種事情反映出,美國在與中國談判時,可能存在缺乏誠意的情況,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提出“派個能做主的人來談”的要求,希望對方能展現出更多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
結語
加州的訴訟書、中方的條件清單和華爾街的做空報告同時擺在桌上時,所謂的“美國優先”正在變成“美國孤立”,搬起的石頭到底砸了誰的腳?答案或許就藏在紐森州長那句怒吼里:“我們受夠了為瘋狂政策買單! ”
所以,如果特朗普聰明一點,就接受中方的三個條件,到時候美國的經濟或許就會趨于穩定,而我們也將迎來兩岸統一,所以,你覺得他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實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雙贏呢?
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網2025-04-24《中國商務部:目前中美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
藍鯨新聞2025-04-26《特朗普立場沒有軟化,考慮對華關稅分級方案》
財聯社2025-04-26《特朗普就任近百日成績糟糕!民調:過半民眾不滿其執政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