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燈片展示的畫面中,左邊是地球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右邊則是地獄般的火海。
“這是我讓AI生成的一幅圖,來描述世界處于和平或危機的十字路口。”在25日舉辦的上海論壇期間,主旨發言者金垣洙的一席開場白,引發聽眾對于人類文明往何處去的思考。
金垣洙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裁軍事務高級代表。十余年來,他在多個高級職位上統籌協調聯合國應對全球挑戰。26日,金垣洙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
金垣洙表示,人類社會面臨殺傷性武器、氣候變化、顛覆性技術運用不當帶來的三重威脅。全球治理存在領導力不足、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應繼續發揮聯合國踐行多邊主義的“核心樞紐”作用,也期待中國以三大全球倡議為抓手,進一步發揮建設性力量。
應對三大挑戰
記者:您認為當前全球安全形勢如何,全球安全治理面臨哪些“赤字”?聯合國又能在維護和平方面發揮何種作用?
金垣洙: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也令人困擾,因為全球安全形勢正處于強烈動蕩——或許是極度動蕩之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不僅為應對安全挑戰,也為應對氣候變化。此外還有第三個重大挑戰:如何應對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未知結果?為此,需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全球治理架構,既要保障新興技術的持續發展,最大化其普惠效益,同時將潛在風險降至最低。
至于聯合國的作用,首先,必須明確的是,聯合國尤其是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必須持續發揮作用。
其次,聯合國安理會因大國博弈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改革安理會的決策架構。這需要聯合國全體會員國達成共識,特別是五個常任理事國。改革任務固然艱巨,但已刻不容緩。
打造“核心樞紐”
記者: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國際規則受到挑戰的背景下,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有何現實意義?
金垣洙:多邊主義正承受巨大壓力,面臨來自多個方向的嚴峻挑戰。但無論如何,多邊主義仍是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唯一可行路徑。
我們必須繼續確保多邊主義作為建立全球解決方案的主要工具。而聯合國這個最具普遍性的多邊機構,始終是多邊主義的核心所在。應當將聯合國打造為“核心樞紐”,使其他多邊機制圍繞聯合國協同運作。在未來80年,聯合國也必須繼續得到革新。
期待中國作用
記者:您曾強調,全球治理需要大國來領導,聯合國依賴中國的力量。在您看來,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金垣洙:中國正在崛起,而當前全球領導力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無論是和平安全、人類發展還是人道援助等——都存在日益嚴重的赤字。
全球對領導力的需求在增長,但公共產品的供給卻未能同步提升。供需缺口正在擴大。為彌合這一不斷擴大的鴻溝,我希望中國會站出來,發揮更大的全球領導作用,為提供必要的全球公共產品做出更大貢獻。
我期待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因為國際社會正需要更多全球領導力。我相信中國提出的各項全球倡議將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和認可。
大國應發揮引領
記者: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及其被運用于防務領域的前景,是否會對全球安全治理帶來挑戰?應當如何制定合理規則,防止安全危機?
金垣洙:我認為這可能是最急迫的議題之一。縱觀人類歷史,技術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積極面在于,新技術總能給人類生活帶來諸多福祉;而消極面則是,技術常被用于惡意目的,包括軍事化應用。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在確保技術持續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相關風險。
同時,技術演進的速度遠超監管體系的完善進程。而后者絕非一項簡單的工作,因為各國立場不同、優先事項各異。
在此背景下,具備能力和資源的大國必須再次發揮引領作用。需要找到共識基礎,以此作為構建規范性框架的起點。
我建議包括中美在內的主要大國展開對話,先把尋求共識作為突破口,再逐步攻克更復雜的議題。畢竟,我們無法一蹴而就。從現實起點到最終目標,需要腳踏實地搭建前進路徑。在這一過程中,大國應當保持持續溝通,共同推進相關愿景。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專訪|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全球治理陷“領導力赤字”,期待中國發揮建設性作用》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