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近日,由深圳讀書會主辦的“閱見未來·灣區青年行——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讀書論壇”在南山前海深夢工場舉行。活動以“閱讀即希望”為核心理念,匯聚了深圳知名學者、公益人士、企業家及深港澳青年300余人,共同探討閱讀對個人成長、社會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并通過公益行動傳遞閱讀的力量。
活動開場,深圳知名學者南兆旭老師以深圳45年的變遷史為切入點,通過生動的自然與人文故事引發在場書友的共鳴。他提出“在地關懷”的理念,強調通過行走閱讀發現城市的地理、歷史與人文之美,重建對“生活附近500米”的關注。南兆旭指出,深圳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其獨特魅力不僅在于經濟的繁榮,更在于年青一代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深圳讀書會18年的堅持,正是這座城市精神構建的縮影。”“閱讀是與這個城市和解,融入這個城市,在這個唯一之城里安身立命的一條美好路徑!”南兆旭老師動情地說。
活動現場多位嘉賓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閱讀如何改變命運、點亮人生希望的故事。香港工商總會青年網絡會長林橋熙分享了“奶奶的讀書逆襲史”——一位潮汕老人從不識字到愛書如命、托舉出幾代精英家族的傳奇。“書籍是跨越代際的接力棒,它改變的不僅是個人命運,更是一個家族的土壤。”這位奶奶的故事讓現場觀眾無不動容。
深圳讀書會公益大使喬宇從大山走向深圳,用自己20年的閱讀習慣,翻閱“地理之山”和“認知之山”,詮釋了“閱讀即希望”的理念。她提到,閱讀不僅是個人的自我對話,更是打破認知壁壘、連接城市與遠方的橋梁。對于山區兒童教育的意義,她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讓聽眾聞之肅然起敬。
華為專家盧毅則以“英雄之旅”為框架,講述了自己從一位民警到科技公司高管的蝶變。他提出:“AI時代更需要通過閱讀守護靈魂的非通用性。”現場,他推薦了《千面英雄》《哲思演講錄》等經典著作,引發書友熱烈反響。
來自陜西商洛丹鳳縣第六小學的師生五人,分享了他們的故事。三位山區孩子表達了對深圳讀書會的感激之情,并分享了他們的夢想。深圳讀書會通過“真人圖書館”和圖書角項目,為山區孩子送去書籍和領讀人的故事,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照亮了山區留守兒童的未來路。
深圳讀書會會長陳映君表示,閱讀是城市精神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作為“全球最勤奮的城市”,正在通過閱讀和文化活動凝聚向上的力量。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公益抽獎環節,多位書友通過積極互動、獲得了由深圳讀書會贈予的書籍,彰顯了深圳青年的閱讀功底。活動在全場共讀《道德經》的朗朗誦讀聲中落下帷幕。這場持續3小時無人離場的思想盛宴,印證了深圳“全球人口增長最快城市”背后,一群以書為媒、向光而行的追光者。正如主辦方所言:“閱讀是灣區青年共同的語言,公益是平舉的燈盞,我們愿以書籍為舟,載更多人駛向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