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主教圈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地時間 4 月 26 日,天主教第 266 任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在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前舉行。這位被稱為 “謙卑改革者” 的教皇,生前以接地氣的風格圈粉無數,連他的葬禮都打破傳統,要求一切從簡。盡管如此,還是有 50 多個國家的政要,像美國總統特朗普、法國總統馬克龍這些大咖都來送別。而隨著他的下葬,一場全球 14 億天主教信眾緊盯的神秘選舉即將上演 —— 下一任教皇究竟怎么選出來的?這背后藏著超多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一場與世隔絕的 “密室選舉”
當教皇離世或辭職,選舉就啟動了。但這可不是普通的投票,簡直像一場 “密室逃脫” 升級版!來自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也就是紅衣主教),會在教皇去世后的 15 - 20 天內,陸續奔赴梵蒂岡。選舉前,他們先在圣彼得大教堂舉行彌撒,求圣靈 “在線發功”。
真正的選舉在西斯廷教堂進行,只有 80 歲以下的樞機主教有投票權。這些 “選舉人” 唱著 “來吧,造物主圣靈” 走進教堂,一進門就宣誓保密。緊接著,教皇禮儀慶典大師會大喊一聲 “所有人出去!”瞬間清場,只留選舉人在里面。
當然,現場也會留下一些必要的工作人員,如負責翻譯的神父,負責提供食物的廚師,保潔人員,以及兩名醫生。一旦進了這個里面就會與世隔絕,不能接打電話,更不能接受外界采訪。為了防止泄密,2013年的教皇選舉中還采用了Wifi信號屏蔽器。
選票會 “冒煙”?
投票時,選舉人把寫好候選人名字的選票,折一折放進大圣杯。選教皇可不是簡單多數就行,得拿到在場選舉人三分之二的票!要是一輪下來沒人達標,這輪的選票和筆記當場燒毀。重點來了 —— 沒選出教皇時,燒票會加特殊混合物,冒出滾滾黑煙,這就相當于發了個全球通告:“沒選出來呢,大家接著祈禱!”如果選出了新的教皇,焚燒的選票就會冒白煙。
每天最多投四輪,直到有人拿到三分之二選票。當然,當選的人也能拒絕!不過拒絕了也沒關系,接著投,直到有人愿意當這個 “天主教大家長”。就比如1268 - 1271 年,天主教的樞機主教們愣是花了三年才選出克雷芒四世當教皇,這大概是史上最漫長的 “密室馬拉松” 了!
當選后,新教皇會選個名號。就像剛去世的方濟各,在成為教皇之前的稱謂是“伯格里奧大主教”。成為教皇后才改名為“方濟各”。隨后,大門打開,新任教皇會被帶到教皇的專用服裝間-淚室,換上白色教皇服,站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陽臺上,由執行主祭對著全世界喊出那句經典的 “我們有教皇了!”
參選教皇的資格
理論上,只要是受過洗禮的男性天主教徒,都有機會當教皇,聽起來好像人人有份,但現實很骨感,過去 600 多年,教皇全是從樞機主教里選出來的。所以想當教皇,先得成為樞機主教。
樞機主教由教皇任命,一旦當上基本就是終身制,妥妥的 “教會高管”。傳統上,這個職位給高級神職人員,但教皇有權任性,平信徒也能當。就像方濟各在位時,就把樞機主教團擴編了,讓更多地區的人都有機會參與。
年齡也是關鍵,60 - 70 歲最吃香。太年輕,怕你 “超長待機” 影響教會發展;太老,又怕你干不動。當然,光年齡合適可不行,還得有過硬的品德、超強的神學知識儲備、一流的領導能力,在信眾里得有超高的口碑。畢竟這可是要帶著 14 億人搞精神建設的 “大佬”,沒兩把刷子可不行!
歷史上,也有不少 “打破常規” 的教皇。若望保祿二世當選時,直接打破了長達 455 年的 “意大利教皇壟斷”,成為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皇;而方濟各更牛,作為首位出生于歐洲以外地區的教皇,他一上任就用 “接地氣” 的作風讓全球信眾眼前一亮。
誰會是下一個 “天選之子”?
隨著方濟各的離去,大家都在猜測,誰會成為下一位天主教 “頂流”?目前,呼聲較高的熱門人選包括來自美國的樞機主教萊瓦達,他憑借豐富的教會管理經驗和強硬的神學立場備受關注;還有來自非洲的樞機主教薩拉,他積極推動教會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支持者眾多;另外,來自歐洲的年輕樞機主教馬爾蒂尼,以改革派形象圈粉無數,也被視為有力競爭者。
不過,在天主教的選舉里,一切皆有可能!你認為誰更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羅馬教皇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