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王嘉譯 關雅昕
□執行 記者 孫倩文
記憶力下降、重復做同一件事、前言不搭后語等往往被誤認為是衰老的正常表現,甚至有人認為“老了就會糊涂”。
當健忘與老年癡呆的界限模糊,公眾如何識別危險信號?從初期的記憶減退到晚期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癡呆的進程如何分期?基因檢測是否有必要?老年癡呆又該如何早期干預?
記者采訪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彭濤、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雷申。
記憶力下降、性格改變,警惕早期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路易體癡呆、額顳葉癡呆、血管性癡呆等,其中阿爾茨海默病占比最高,為60%~80%,所以平時說的老年癡呆主要指阿爾茨海默病。
83歲的李大爺2年前出現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慢慢地,家人發現他出現迷路、有時認不出親人、忘記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同時出現性格改變,愛發脾氣。幾天前,李大爺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頭痛被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收治,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李雷申介紹,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早期主要表現為近期記憶力下降,容易把剛發生的事情遺忘、丟三落四、經常把東西放錯地方、迷路、想不起熟人的名字等,對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影響不大,但是從事高智力活動的患者會出現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部分患者在早期也會出現性格和行為的改變,如變得主動性缺乏、活動減少、孤獨、自私、對周圍環境興趣減少、對周圍人較為冷淡、情緒不穩、易激惹等。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還沒有完全明確,對它的治療也沒有特效藥物,整體病程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至關重要。”李雷申提醒。
AI制圖
阿爾茨海默病分三個階段
從初期的記憶減退到晚期的生活不能自理,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如何分期?
李雷申說,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輕度癡呆、中度癡呆和重度癡呆。
①輕度癡呆輕度癡呆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一般持續3~5年。在這個階段,患者主要表現為難以記住新的信息,比如剛剛發生的事情、新認識的人、新學的知識等。患者也可能反復問同一個問題,出現判斷失誤,比如穿衣不合時宜、買東西不合理等,變得孤僻或者易怒,不愿意參與社交活動等。在輕度癡呆階段,患者的日常生活還可以自理,但需要家屬的口頭提醒和幫助。
②中度癡呆中度癡呆一般持續2~10年。在這個階段,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進一步下降,不僅難以記住新的信息,還會忘記自己的姓名、家庭成員、工作經歷等。患者也可能出現語言障礙、視覺空間障礙、行為和情感障礙、運動障礙等,生活不能自理。在中度癡呆階段,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家屬或者專業人員的照顧和監護。
③重度癡呆重度癡呆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晚期階段,一般持續1~3年。在這個階段,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幾乎完全喪失,需要家屬或者專業人員全天候護理。
彭濤介紹,阿爾茨海默病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是主要的高危人群,可提前做基因檢測篩查風險。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相關病史以及低教育程度的人也容易出現癡呆。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風險因素是無法控制的。例如,年齡是阿爾茨海默病已知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60歲以后發病率逐漸增高。基因、種族和性別也是該病不可控的風險因素。
《夏洛特煩惱》劇照
積極推進認知功能篩查
做到老年癡呆早篩、早診
如何做到老年癡呆早篩、早診?李雷申提醒,早期發現有老年癡呆的表現,要到神經內科門診或認知障礙門診進行篩查、評估和治療。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要積極推進認知功能篩查,提高認知障礙患者的篩查率,篩查主要通過日常生活能力和情緒等方面的測評量表進行。另外,對于有臨床癥狀或懷疑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我們會給予頭顱核磁共振影像檢查、血液和腦脊液的生物標志物檢測以及頭顱PET—CT檢查等進一步明確。”李雷申說,“對于癡呆的老人,我們還會為其進行老年綜合評估,全面評估老人的認知、睡眠、情緒、運動、生活能力、肌肉萎縮等常見的老人機體衰退情況。”
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有很多觀點,但遺憾的是目前病因還沒有完全明確。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上沒有特效藥物,應盡量控制患者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
“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研發也在不斷取得突破,這些藥物能夠干預患者腦內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元兇,幫助進一步延緩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在非藥物干預方面,有認知數字療法、經顱物理刺激、綜合生活方式干預等。”李雷申說。
對于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后是否需要做基因檢測,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具體情況和家族病史。李雷申介紹,基因檢測的核心價值在于評估風險,發現高危基因變異,提前預警。基因檢測也可以輔助疾病分型,區分家族性早發AD與散發性AD。基因檢測還可以指導干預高風險人群有針對性調整生活方式或參與臨床試驗。基因檢測無法確診疾病,也不能預測發病時間,如果攜帶高風險基因,積極干預可能延緩甚至避免發病。
《熟年》劇照
長期學習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
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家人可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均衡飲食、戒煙限酒等,這些都有利于保護大腦健康。同時,還要進行一些認知訓練,如閱讀、寫作、做游戲、聽音樂、學習新技能等,以刺激大腦,延緩病情的惡化。
李雷申指出,預防老年癡呆,可從日常生活做起:
①堅持運動運動能幫助維持肌肉的力量、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同時遠離肥胖、心血管疾病,這些疾病本身也是老年癡呆的危險因素。推薦普通人每天進行45~6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打太極拳、快走、游泳、慢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②長期學習在生命的任何階段接受教育都有助于降低認知能力衰退、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不斷學習就是不斷地給大腦一定的刺激,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
③戒煙大量研究證據顯示,吸煙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不僅是阿爾茨海默病,還有多種其他類型癡呆,晚年吸煙會增加患這些疾病的風險。
④盡量少喝酒酒精會增加心腦血管病風險,而這些疾病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因素。
⑤關注心臟情況心血管疾病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會對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⑥保護頭部腦外傷會增加認知障礙和老年癡呆的風險。乘車時應系好安全帶,進行有碰撞的戶外運動時戴上頭盔,防止摔倒造成腦損傷。
⑦健康飲食飲食應低鹽低脂,常吃蔬菜、魚肉、堅果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較低。這樣的飲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這些疾病造成的微小腦血管病變常常是促進大腦損傷的原因。
⑧關注心理重視抑郁、焦慮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治,特別是老年期抑郁癥是老年癡呆的危險因素之一,需要高度重視和治療。
⑨廣泛參與社交保持社交活動有助于腦健康,鼓勵老年人參與健康且有意義的社交活動,做一個積極的社交活動參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