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局勢驟然升級,雙方會不會大打出手?又為何說國際社會必須介入調和呢?
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老冤家、老鄰居之間的局勢不容樂觀。看印度軍方發出的最新消息,說巴軍出現異動對自己進行了炮擊,所以印度軍隊也對巴基斯坦邊境部隊進行了還擊。這條消息雖然沒有得到巴方的證實,但按照以往的慣例,印度出手,巴基斯坦是必然要對等回應的,雙方可能真的要打一架才肯罷休。
印巴這輪緊張局勢因何而起?起因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按照外媒的說法,造成了近30人死亡。中美俄對此的反應都很一致,就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印度總理莫迪自然是最生氣的,也不繼續訪問沙特了,直接回國主持大局,但表現卻很反常——在已有反印武裝組織認領這一場恐襲事件的情況下,依舊一口咬死兇手就是巴基斯坦。
莫迪隨后就簽署了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行政令,其中包括斷水——單方面暫停《印度河河水條約》;撤銷了對巴基斯坦公民的簽證,要把持印度簽證的巴人全部驅離出境。而巴基斯坦方面也不怵印度,向世界澄清這件事和巴基斯坦沒有關系,并且同樣譴責了恐襲后,就直接召開了國安委會議,討論的是巴方對印度的反擊方案,主要包括動用國家力量回應印方斷水;暫停巴印所有貿易;驅離境內印度公民。就此,印巴兩國局勢急速升溫。
那么雙方是否會大打出手呢?很有可能,原因很簡單,就出在一個“水”字上。巴基斯坦是非常依賴印度河的,有近8成的耕地都是靠著印度河灌溉的。可現在印度卻拉閘斷水,時間一長,巴基斯坦不光農業會崩潰,畜牧業,甚至連人的飲用水都會成為難題,這是一個全面的危機,所以巴方才會決定舉國之力反擊印方斷水。但莫迪對巴發難的架勢也擺出來了,又豈是那么容易收回去的?一方不愿讓步,另一方更是無路可退,談判桌上不能解決且無法擱置的事,往往會在戰場上解決。
不過,雖然印巴可能會爆發沖突,巴基斯坦防長也發出了強烈警告,說世界應該為印巴雙方爆發全面戰爭而擔憂,但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并不大。為什么?原因有三個。第一,印巴這輪緊張局勢,源于恐襲,但水資源才是關鍵,而印度河雖冠以印度之名,但并不意味著它就真的是印度的河,它的源頭在咱們的西藏,在中國叫做獅泉河。而除了印度河之外,中國還是印度境內多條河流的上流國。所以一個客觀事實是,印度在水資源方面是怎么對巴基斯坦的,中國也同樣擁有怎樣對印度的能力。印度是個人口大國,一旦水資源出問題,那情況一定要比巴基斯坦嚴重得多。
第二,印軍就一定打得過巴軍嗎?2019年,印巴兩軍就曾爆發過一場空戰,巴方占據了相對的優勢,甚至俘獲了一名印軍飛行員。空戰不比得陸戰,往往就是機毀人亡,巴方卻能俘獲印軍飛行員,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難度是要比摧毀印度軍機大的。退一步來說,巴基斯坦近些年和中國關系較好,也向中國下了一些軍事裝備訂單,比如殲-10C戰機、054A戰艦,這些都是被巴軍裝備上了的。印軍裝備的“陣風”戰機可能還真不是殲-10C的對手。
第三,最重要的是,印巴局勢比當前的俄烏、中東局勢還要危險,因為印巴兩國都是屬于有核國,如果某一方在常規武器的較量中吃了虧,或是被逼到絕境,不排除會選擇冒險使用核武器。全世界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不希望看到這種場景。所以一旦印巴雙方真的動了真火,要打全面戰爭,全球絕大多數國家肯定都是會愿意出面調和的。而印度是有求于各國的,一是想吸引外資,讓印度進一步工業化,二是想擁有一定的國際聲譽,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第6常”。所以印度是不太敢站在各國的對立面的。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概率不大,但風險還是要防范的,畢竟沖突由人開始,走向和結局卻從不被人完全控制,俄烏沖突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印巴兩國心里應該有一個度,別等到最壞結果出現,到那時再不談就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