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上海媽媽跟我訴苦,說她正在為大女兒鬧著退學的事情發愁。
“不知怎么回事,孩子上了初二就開始不聽話了!”家長嘆了口氣:“我知道孩子壓力大,心里對她也挺虧欠的。
后來我了解到,這位家長有兩個孩子,老大14歲,搖號進了個普通的體制內初中。老二4歲,剛送進一所一年學費10幾萬的雙語幼兒園。
這一比較,孩子心理上的落差就出來了。
“生大女兒的時候,我們確實能力有限,不能給她更好的資源。”
“如今時代變了,怪自己考慮不周。現在姐姐覺得妹妹更幸福,吵著說我們“偏心”,二是讀得太累了,我們大人也跟著痛苦。”
她說,我現在一頭霧水,也想幫孩子轉軌,但不知道應該從哪步開始做起。
其實這位家長的處境并不罕見。如今升學路徑愈發多元,想要中途換賽道,究竟該怎么辦?
遠播教育集團副總經理白雪女士曾在上海CITD大會上,針對此類問題做了一段深入分享。
白雪女士扎根教育行業十余年,作為一名把孩子送進雙語學校讀書的上海媽媽,她結合自身教育經驗,結合不同階段和水平的孩子的現狀,慷慨分享了一份實用的升學規劃方案。
*為方便閱讀,以第一人稱敘述。
體制內or體制外?
家長需要熟知的升學路徑
投身教育事業十幾年來,我發現有的家長在事業上十分成功,但在子女教育上非常焦慮,缺乏整體規劃意識,比如:
搖號的時候填報志愿缺乏策略,導致最后搖號失敗,孩子被統籌到公辦“菜小”。
有些孩子適合在體制外讀書,但一直按照體制內的模式培養,直到發現孩子不適應原有的教育模式,初中或者高中的時候才計劃轉軌。
沒有深入研究過孩子的性格和興趣愛好,導致教育模式產生偏差,孩子無法發揮內在的潛能和優勢。
向往優質教育資源,但名校位置緊張,申請難度很大,在擠兌教育資源的路上,無法科學決策。
我身邊就有兩個面臨尷尬處境的朋友,他們的孩子都非常優秀,一個中考考了695分,另一個考了701分。
中考結束后,家長發現孩子不能進到區重點,想要轉換國際教育賽道,后來發現中考出分以后,一梯隊的學校在7月份已經沒有考試機會了,只能被迫進入到二梯隊國際學校。
原則上,我會建議這樣的家庭在中考前,先報考一梯隊的國際學校,如果孩子足夠優秀,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等到中考結束后,再根據孩子的成績做選擇。
孩子成長路上可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
小學階段可選擇的類型很多,比如公辦的小學、民辦的體制內小學、民辦的雙軌制小學、民辦的體制外小學和國際學校等。
大多數情況,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會優先選擇民辦的雙語小學。
我的兒子現在四年級,當時沒想好未來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于是先走雙軌制,再根據孩子的成長狀態做規劃。
圖源 | pexels
到了初中階段,則會分為公辦的初中、民辦的體制內初中、民辦的體制外初中和國際學校,一共四類。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對孩子的升學規劃路徑會越來越清晰,到了高中階段其實只有兩條路,走高考路線或出國留學。
所以你會發現,往往低齡孩子的家長更焦慮,因為孩子年齡越小,越看不到未來發展方向,家長也不知道自己手中擁有多少教育資源。
轉變孩子教育路徑的
三個時機
我們主張在孩子低齡的時候,就做好家庭教育的整體規劃。
其實無論走什么路線,都是為升學服務的,以上海孩子的升學情況為例——
只有2.1%的上海孩子能進“四校”,中考分數需在710分以上,最終有希望進入清北交復。這類尖子生如果去一梯隊的國際學校,可以對標平和/世外/包玉剛/星河灣/WLSA等。
6.3%的上海孩子可以進頭部市重點,中考分數需在700以上,未來可以考“211”或“985”等國內高校。當然,也可以進其他一梯隊國際高中,沖刺牛津、劍橋、美國TOP10海外高校。
如果孩子能考進一般市重點,那么基本上可以進二梯隊國際高中,沖刺美國前30的高校。
區重點和普高上下的孩子,走國際教育路線,有很大希望進QS世界前100。
圖源 | pexels
初中階段的孩子如果存在偏科情況,很難達到700分以上。
而中考前后是一個岔路口,也是個很好的選擇機會。
進不了市重點高中的孩子,提前做兩手準備,則有可能進入一個不錯的國際學校,我們不一定要在一條路上死磕到底。
孩子的成長生涯中有3次機會,可以更順利地轉變教育路徑。
第一次機會是幼升小。小學階段公辦校和民辦校的最大區別是英語教學。我的孩子現在就讀的小學,光英語就有三門(英語、英外、英數)。
第二次機會是小升初。大概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家長可以綜合考慮孩子適合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如果還沒想好,沒關系,按照原有教育路線繼續升學即可。
第三次機會是中考前后,之后基本就沒得選了。
圖源 | pexels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初中生,千萬不要搖擺不定,不能既要又要還要,你不夠堅定,孩子學得也痛苦。
選校過程中
如何評判一所學校?
上海作為國際教育高地,每年全國各地的孩子都會蜂擁前來求學。我們如何評判一所學校是否優質呢?這里有四個維度——
1、國際化人才培養。
綜合孩子的入學現狀,經過3年或5年,孩子在學校有哪些改變?學校對孩子的關注度如何?升學成果怎么樣?這些是衡量一所學校的硬指標。
2、國際化課程體系。
假如讀IB課程,需要孩子具備全科能力;讀A-Level課程,理科要強;讀美國AP課程,過程評價要強。可以先看孩子適合什么課程,再匹配學校。
3、國際化師資建設。
校長的辦學理念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發展走向,家長還要關注校長背景、中教數量、外教比例、教師投入等信息。
4、國際化校園建設。
其中包含學校的硬件設備、學校資質、舉辦方、海外資家校互動等。校園文化將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總結而言,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評價標準是通用的——
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性與成長性
師資力量的建設與師生比例
課程建設的豐富性與可選擇性
校園氛圍的舒適性與教學促進性
多年以來,遠播不僅和公辦學校達成了友好合作,和民辦學校、國際學校、海外學校也有著密切聯系,幫助過數以百萬計的家庭解決了國際/國內擇校、活動規劃、升學以及成長教育中的難題。
眼下正值轉軌關鍵期,孩子適合哪所學校?又該如何規劃?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最新上海國際學校圖譜】,趕緊戳?這里,免費領取資料,還能和專業的升學規劃師聊一聊。
和規劃師溝通過程中,您將獲得——
1??一對一答疑服務(選校、升學、能力提升)
2??定制版升學規劃(結合成績、特質、預算)
3??免費預約國際學校模考
點擊下方卡片立即關注
專注國際教育18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