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快訊消息,2025年4月19日,印度主流英文大報《印度時報》刊登對徐飛洪大使的書面采訪。徐飛洪大使表示,中印關系要實現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首先要堅持兩國領導人“中印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等戰略判斷,正確看待彼此發展和戰略意圖。其次是要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處分歧,將邊界問題放在雙邊關系適當位置,不以邊界問題定義兩國關系,不讓具體分歧影響雙方合作。三是要穩步推進各層級各領域友好交流合作。
在邊境的印度士兵(資料圖)
中國和印度其實是全球制造業的兩大主力軍。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消費市場,印度則有年輕勞動力和快速增長的潛力。這兩國要是能聯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絕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幾年,中國已經多次向印度拋出橄欖枝了。面對中國的示好,印度政府得好好掂量掂量了。如果選擇和中國合作,印度可以借助中國市場加速自己制造業的升級,同時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全球貿易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中印兩國的選擇將直接影響這個過程。
邊境問題是中印關系里繞不開的坎。過去五年,中印邊境對峙讓雙方關系緊張。現在對峙雖然結束了,但信任重建沒那么容易。印度軍隊實力和解放軍比有差距,所以一直心里犯嘀咕。徐飛洪大使表態,中國愿意坐下來談,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但這事兒得雙方都有誠意。要是印度軍方還時不時搞小動作,邊境肯定不得安寧。莫迪政府之前在中美之間反復橫跳,現在到了必須做選擇的時候。
中國雖與印度存在邊境爭議,但長期以來仍是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尤其在電子、能源與基礎制造領域。印度貿然“偏向美國”可能會導致兩面失衡。對美國而言,如果印度在短期內無法給出符合其預期的貿易讓步與市場開放,那么“暫停加稅”極可能轉變為“加倍懲罰”;而對中國與東盟而言,印度若配合美國展開對華遏制,也可能引發區域合作信任危機,失去一部分“全球南方”的平衡角色。
印度制造業(資料圖)
莫迪現在站在風口浪尖,選哪條路都不輕松。跟中國合作?得放下成見,踏踏實實談邊境、談投資、談水資源,利用金磚、上合組織這些平臺,把互信一點點攢起來。跟美國熱乎?短期看誘惑大,可美國那點承諾,能不能兌現還得打個問號。選錯了,印度可能被大國博弈牽著鼻子走,經濟、就業、物價,哪樣不得跟著遭殃?反過來,如果莫迪能抓住中印合作的機遇,印度經濟和區域穩定都能多幾分底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警示,印度若持續押注中美對抗,可能陷入"戰略透支"。反觀中國,2023年制造業增加值仍占全球30%,產業鏈韌性遠超預期。莫迪政府寄望的"產業轉移"神話,在中國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強勢擴張下已然破滅。"印度正在玩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指出,當美國的關稅戰傷及全球供應鏈時,印度既無法取代中國,又可能被美國收割利益。最終或將證明:在大國競爭中,沒有真正的小角色,只有更清醒的決策者。
港口碼頭(資料圖)
當今世界,國際貿易已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關鍵引擎。中國和印度都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發展是共同目標。在這一背景下,中印理應堅守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造福兩國,惠及全球南方,促進世界共同發展。面對美國的施壓策略,印度應保持冷靜,不要試圖從“中美博弈”中漁利,謹記與鄰為善、以合作為重才是長久之計。對中印兩國乃至整個地區而言,堅守國際規則、反對霸權主義、推動穩定發展,才是真正的共同利益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