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項穎知4月26日報道:由華東師范大學出品的首部原創歌劇《青衣》昨晚在上海黃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劇場首演。女高音歌唱家、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吳睿睿擔任主創與制片,并領銜主演,以跨越東西方的藝術語言,將“戲癡”筱燕秋的跌宕命運與人性糾葛推向舞臺,收獲觀眾熱烈反響。
演出現場
《青衣》是茅盾文學獎獲獎者畢飛宇的名作,此前已有過電視劇、舞劇、京劇、贛劇、聲音演繹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改編。
歌劇是來自西方的舞臺藝術,《青衣》又與戲曲這一中國傳統藝術有關。改編過程中,創作團隊抓住兩個核心關鍵詞:命運與人性。首演中,吳睿睿以極具張力的聲樂表現與細膩的肢體語言,將筱燕秋對藝術的癡狂與人生的困頓演繹得淋漓盡致。月宮中凌云而舞的嫦娥、舞臺上光彩照人的青衣和大地上平凡生活的女性三重形象在她的演繹下融合在觀眾面前。
“因為筱燕秋這個人物時時刻刻都活在嫦娥這個角色里,她在生活中可能都出不來,想演好這個角色,我也必須活在這里面。”為了更好塑造角色,吳睿睿在創作過程中與畢飛宇進行了深入交流。狂熱、困頓、愛而不得,以及人性上的種種糾結,筱燕秋如同生活中每一個平凡的人,每位觀眾都能在歌劇《青衣》里看到命運,看到人性,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為上海綜合類大學拿到的第一個藝術基金重大文藝創作項目,歌劇《青衣》從一開始的設計、策劃,到創作、整合,再到排練、演繹,華東師大音樂學院的師生們參與了整個過程的創作與排演,在藝術實踐中持續提升藝術水準,達成“以科研反哺育人,育人實現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的良性循環。
“綜合類大學其實不具備專業院團的很多基礎能力,如舞美設計、導演團隊、樂隊等,要創作一部歌劇,就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吳睿睿坦言,這其中培養人才非常關鍵。
“于我而言,是從旁觀者到創造者的蛻變。從‘唱準音’到‘用聲音敘事’,吳睿睿老師提示我們‘每句歌詞都要有畫面感’,通過示范教我如何使得氣息控制、咬字輕重與情感表達更好融合。”參與演出的2024級研究生余香怡深有感悟:“這次經歷讓我真正開始思考審視自己的選擇: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應當用一個熱愛工作的心去經歷!我也逐漸理解了舞臺上沒有‘差不多’的職業態度。”
作品海報
據介紹,歌劇《青衣》是在大上海啟幕展演季登陸劇場的第三部藝術作品,也是唯一一部歌劇。今晚,歌劇《青衣》將在上海黃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劇場繼續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