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趨勢下,牙克石市第五小學積極探索創新,率先引入“AI機器人助教”,通過智能技術與傳統課堂的深度融合,為牙克石市教育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走進第五小學五年級的科學課堂,就像踏入了一個充滿新奇的科技天地。“AI機器人助教”以270度靈活旋轉的擬人姿態,在學生中間自由穿梭,與他們進行著熱烈互動。它搭載的情感識別系統攝像頭,如同敏銳的觀察者,能精準地捕捉到每個孩子臉上轉瞬即逝的微表情。借助先進的語音合成系統,用親切的童聲回應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疑惑。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機器人的智能與便捷,內心深處也種下了對科技力量好奇與探索的種子。
第五小學學生李夢霖說:“以前碰上那些抽象的科學知識,我覺得既難懂又沒意思。現在可不一樣了,機器人老師會用有趣的動畫、故事給我們講解,還能陪我們一起做實驗,科學課變得好玩極了,我現在滿腦子都是探索科學知識的想法。”
第五小學信息辦主任徐學武介紹,這款助教機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是個實實在在的智能“小能手”。它能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輔導方案,為學生提供精準的支持。同時,在人工智能、編程和機器人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它更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通過生動直觀的講解和演示,幫助學生們開啟知識的大門。
今年春季開學,牙克石市第五小學入選成為呼倫貝爾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實驗校。自此,學校在四、五年級科技創新社團中創新性地開設了“人工智能”課程。不僅讓學生們學到有關人工智能、編程、機器人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著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
第五小學副校長李明芳表示,引入“AI機器人助教”是學校順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的重要戰略舉措,它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學資源與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機器人能夠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對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意義重大。接下來,學校計劃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多個學科逐步推廣“AI機器人助教”的應用,并為教師組織系統培訓,確保新技術與傳統教學完美融合。
▌記者:楊琪 吳白音吉日嘎拉
編輯: 董瑩 黃雅光
編審:趙宗杰 張革
終審:劉暢 雷建軍
總監制:肇慧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