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到底還會不會來?
電池是一個“從小到大”發展的技術型產品,想知道固態電池什么時候登場,應該退一步來看整個電池產業的發展邏輯。
什么時候小的3C產品大批量用上固態電池了,且市場口碑優秀、成本大幅度降低之后,固態電池才有可能出現在汽車上。
比如說耳機、充電寶、手機等等,這些產品目前都還沒有用上固態電池。
所以,還想著讓汽車先用上固態電池?這大概率是一場資本的營銷話術,至少目前來看,小的3C產品還沒有用上固態電池,這已經不是成本問題了,而是固態電池還有很多無法克服的技術問題。
一項技術還沒有量產能力,想要裝在使用強度更高、安全要求更高以及采購量巨大的電動汽車上,基本上不太可能。
目前電車大批量使用的三元鋰電池,也是進化了很多年之后的產物。
先在小型3C產品上進行測試,后在手機上大規模鋪貨,經歷了技術升級、測試改進、成本優化等等超長周期的改進,隨后才大規模裝載在了汽車上。
三元鋰電池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說能量密度高,充電速度快,冬天使用續航衰減不太明顯。
當然問題也不少,比如說性格暴躁,很容易起火爆炸,而且采購成本相對高于磷酸鐵鋰,目前市場中的呼聲比較高,想要“取締”三元鋰電池。
客觀來說,三元鋰的確不是最終的技術形態,但想要代替三元鋰電池,也不是固態電池該做的事情,至少在最近很多年,固態電池做不到。
一個是以上說的量產問題,另一個是成本問題。
寧德時代在上海車展前,提到了一個東西,叫“鈉電池”,并且和朱華榮打趣到,“會開辟生產線的”。
鈉電池,寧德時代提出了幾個特點:
1、能量密度不低,達到了175Wh/kg,同樣的容積、重量,鈉電池能裝更多的電量,而且占用更小的體積。
2、目前的實驗室標準,是真正達到了穿刺、擠壓不起火、不爆炸,安全性比較高。
3、在零下40度這種極端天氣下,鈉電池的電量儲備依然高達90%,衰減幅度更小,而且虧電狀態下的放電能力依然不弱,可以讓一臺車以120km/h的時速狂奔。
一個優秀的技術,一定要具備能夠“輕松”量產的容錯率,和能被市場接受的定價體系。
鈉電池目前的設計、生產難度不是特別高,攻克定向技術難題之后,是可以進行大規模裝車的,而且按照目前在對標鋰電池時,其不錯的穩定性、低溫下優秀的放電標準和儲能能力。
這些因素想要替換掉鋰電池,讓電車有一個較大的升級空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長安汽車TOP1選手朱華榮打趣表示,就算寧德時代的鈉電池不降價,我也得采購,言外之意表示,這就是更好的技術解決方案。
按照寧德時代目前的進度,鈉電池很快就能落地亮相,這要比還一直玩兒概念的固態電池更快一些。
關鍵是鈉電池已經在一部分領域有所應用了,體驗感、穩定性和成本的確已經在優化,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有應用的技術才有希望大規模量產裝車。
所以,下一個時代的風口大概率是鈉電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