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曾有美國媒體聲稱,中國官員在中美網絡安全對話中暗示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了網絡攻擊,還傳出特朗普政府高官要對中方采取更多進攻性網絡活動。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指出,這是顛倒黑白、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虛假信息。
特朗普(資料圖)
此前在“伏特臺風”事件中,中方就多次拒絕美方毫無根據的無理指責,還向美方展示了中國網絡安全機構的調查報告,有力證明這是美國情報機構對中國的栽贓抹黑。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利用網絡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同時就美國政府授權國防部對外網絡攻擊、攻擊中國關鍵基礎設施以及美臺網絡軍事合作等問題表達關切,要求美方負責,避免誤判,并且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網絡安全。美國這種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無端指責,實際上是其霸權主義的體現,試圖通過抹黑中國來掩蓋自己在網絡領域的不軌行為。
美國在貿易問題上,不僅針對中國,歐盟也深受其害。美國市場對歐盟出口企業至關重要,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歐盟的鋼鐵、汽車等產業出口量大幅下滑,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減少。例如,美國對歐盟加征20%關稅后,德國汽車出口到美國的數量銳減,法國葡萄酒在美國市場也舉步維艱,歐洲眾多企業訂單減少,失業率上升。歐盟此前為扭轉經濟危機,向特朗普提出豁免關稅條件,卻遭到無情拒絕。美國還要求歐盟國家購買價值3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本就受俄烏局勢困擾、經濟形勢不佳的歐盟根本無力承受。
歐盟理事會(資料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英國《鏡報》報道顯示,歐盟領導人越來越傾向于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不是與特朗普結盟。中歐商務部門同意盡快啟動關于電動汽車的磋商,歐盟委員會也透露,歐中已同意重新考慮價格承諾方案,以解決圍繞中國電動汽車的爭端。此前,歐盟在電動汽車領域對中國強征關稅,如今這一轉變體現了雙方解決貿易爭端、加強合作的意愿。從歐盟自身需求來看,其經濟面臨增長乏力、就業壓力大等問題,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能夠開拓新市場,增加貿易額,帶動經濟復蘇;同時,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加強合作,還能提升歐盟在全球貿易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增強其國際影響力。
然而,歐盟內部并非完全一致。部分出口導向型國家,如德國、荷蘭等,和中國貿易往來頻繁,對加強與中國合作持積極態度;但也有一些國家,像法國,在貿易問題上存在分歧。法國財長曾發表“防堵任何來自中國的產品涌入”等貿易保護主義言論。不過,目前歐盟內部支持與中國合作的聲音占據上風。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在不斷激化與中國、歐盟矛盾的同時,還試圖拉攏歐洲盟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卡爾,就在衛星技術和移動電信領域做文章。在衛星技術領域,他宣稱歐洲應警惕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理由是歐洲監管機構對美國科技公司存在“偏見”,而這所謂的“偏見”,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政府曾威脅切斷星鏈在烏克蘭的服務,導致歐洲國家對“星鏈”技術心存擔憂。在移動電信領域,卡爾向諾基亞和愛立信等歐洲電信公司施壓,要求它們將更多制造業務轉移到美國,免受關稅打擊,實則是逼迫歐洲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美博弈的擴大以及歐盟態度的變化,反映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處于深刻調整之中。美國的霸權行徑不得人心,其關稅政策和在各個領域的無理干涉,不僅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也讓自己陷入經濟困境。歐盟在權衡利弊后,逐漸尋求與中國加強合作,這是其基于自身經濟利益和國際地位考慮做出的選擇。未來,國際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合作共贏才是發展的主流。中國始終堅持維護自身利益,捍衛國際貿易秩序,愿與各方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開展合作,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加公平、自由、開放的方向發展 。而歐盟若想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與中國的合作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