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經歷過口腔中莫名的灼燒感,即使喝水或進食也無法緩解,而就醫檢查卻未發現明顯的病變?這可能是灼口綜合征在作祟。灼口綜合征在臨床上并不罕見,它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因其難以診斷和治療,常常給患者造成身心雙重負擔。
什么是灼口綜合征?
灼口綜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一種以口腔黏膜持續灼燒樣疼痛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將其描述為“像被辣椒辣過”或“有火在燒”。該病多見于更年期或絕經期后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7,盡管癥狀顯著,但口腔檢查通常未發現任何異常病變,因此該病容易被誤診或忽視。
典型癥狀:表現復雜,易被忽視
1. 疼痛:是最為突出的癥狀,多表現為口腔黏膜灼痛、刺痛,像被開水燙過或吃了辣椒一樣,疼痛程度因人而異。多數患者疼痛在早晨較輕,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加重,晚上最為嚴重。而且這種疼痛在注意力分散時減輕,在空閑安靜時加重。
2.感覺異常:除了疼痛,患者還可能感覺舌頭發麻、發澀、口干,好像嘴里含著東西。有些患者會覺得舌頭腫脹,甚至說話、進食都受到影響。
3.伴隨癥狀:不少患者伴有精神、情緒方面的癥狀,如焦慮、抑郁、失眠等,這些癥狀反過來又會加重灼口綜合征的不適感,形成惡性循環。
易混淆疾病:需與口腔潰瘍、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病因探究:為何會出現“火燒口腔”現象?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 神經功能異常:三叉神經敏感化或中樞痛覺調控機制失調。
2. 激素水平變化:更年期期間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響口腔黏膜的健康狀態。
3. 營養缺乏:維生素B12、鐵、鋅等營養元素的不足,或甲狀腺功能異常。
4. 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可能與疼痛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5. 口腔局部刺激:假牙摩擦、咬牙習慣,或對某些牙膏成分過敏等。
灼口綜合征如何確診?
確診需通過排除法,排除其他疾病:
1. 臨床檢查:觀察口腔黏膜是否充血、糜爛或感染。
2. 實驗室檢測:血常規、激素水平、維生素檢測等。
3. 特殊檢查:唾液分泌量測試、過敏原篩查等。
治療方案:多管齊下,緩解癥狀
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綜合治療可改善癥狀:
1. 藥物治療
(1)病因治療:若患者存在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B1、B6、B12、葉酸等),可通過補充相應維生素來緩解癥狀。
(2)緩解疼痛:常用藥物有氯硝西泮、阿米替林等。氯硝西泮對減輕舌部疼痛有一定效果,但需注意其可能導致的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阿米替林則通過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疼痛,使用時需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
(3)對于更年期癥狀明顯的女性患者,在排除禁忌證后,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替代治療。
(4)改善局部癥狀:疼痛癥狀明顯時,可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水(短期緩解疼痛);口干癥狀明顯者,可使用人工唾液來緩解口腔干燥,保持口腔濕潤。此外,含漱康復新液等藥物,有助于促進口腔黏膜的修復,減輕不適。
2. 非藥物治療
(1)心理干預:認知行為療法、正念減壓訓練。
(2)物理療法:經皮電神經刺激、激光治療。
(3)生活方式調整:避免辛辣食物、戒煙戒酒、保持口腔濕潤。
注意事項:自我管理是關鍵!
1. 調整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酒精、咖啡、酸性強的食物(如柑橘類)攝入,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同時,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使用無刺激性牙膏刷牙,飯后漱口,避免過度刷牙。
舒緩精神壓力:灼口綜合征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患者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通過聽音樂、運動、旅游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必要時,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心理疏導。
定期復診:灼口綜合征的治療過程較長,患者需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并定期復診。醫生會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溫馨提示:不必過度焦慮!
灼口綜合征雖令人困擾,但不會癌變或傳染。多數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和生活調整,癥狀可逐漸緩解。若您正經歷類似困擾,請及時到口腔科、神經內科或疼痛科就診,切勿自行濫用藥物!
審稿專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 主任藥師 廖亞玲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 副主任藥師 安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