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記得將“掘金日本房產”設為星標
不錯過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掘金醬
雖說明天是周日,但有誰一大早還得吭哧吭哧趕去公司?
沒錯,就是我們——因五一假期而調休的打工人。
然而在一洋之隔的日本,今天卻是黃金周十一連休的第一天,直接完勝新年假期。
日本的黃金周年年都有,但今年特別長。
從4月26日到5月6日,橫跨整整十一天,原因就在于“懂事”的節日們。
這段時間,昭和之日、憲法紀念日、綠之日以及兒童節都扎堆排在一起,再連上周末,超長黃金周便成功出爐。
至于穿插在各個節日中間的工作日,不少企業通常都會在此時休假,很多員工也會干脆用年假湊個11連休。
等等,日本竟然沒有調休嗎?
其實也有。在日歷上,5月6日的下方寫著“振替休日”,即日本版的調休。
但日本調休補的不是班,而是假。因為綠之日恰逢周日,所以接下來的工作日也自動放假一天。
就此看來,日本人似乎已經告別了社畜感。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2025年元旦,日本人就享受了一番九連休,如今一年還沒過半,就已經休過了5個假期。
在即將到來的下半年,每個月都至少有一次三連休,甚至還有九連休的盂盆蘭節(8月9日至8月17日),以及最高十一連休的白銀周(9月13日至9月23日)。
可以說,上一個假期還沒結束,日本人就要準備迎接下一個假期了。
厚生勞動省的最新調查顯示,2024年日本勞動者的平均休息日為 116.4 天,刷新了自1985年以來的最高值。
這意味著,日本人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在休假,難怪日本的別名又為“假期大國”。
想更快了解到日本最新熱點資訊、在日生活細節、日本福利制度等資訊,歡迎下方掃碼加入“日本資訊交流群”:
可即便假期多,還手握“全球最強”護照,日本人還是不愛出遠門。
根據日本旅行社JTB的數據,今年黃金周的出行人數預計為2345萬人,其中選擇在國內旅行的人數占比高達97%。
今年,日本國內旅行預定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基本保持不變,分別為沖繩、北海道、長崎、東京、福岡、鹿兒島、大阪、島根、廣島、大分。
圖源:HIS《2025黃金周旅游預訂趨勢》
有意思的是,在預定量排名前十的海外城市中,幾乎一半都在東京四小時飛行圈內,例如首爾、臺北、釜山、關島等。
雖然沒有名列前十,但上海的熱度尤其顯眼。得益于去年年底恢復的日本來華免簽政策,在一眾外國城市中,上海的預定量增幅斷層式領先,同比上漲262.3%。
圖源:HIS《2025黃金周旅游預訂趨勢》
不難發現,大部分日本人還是選擇就近出游,原因很簡單:
在日本電視臺的街頭采訪中,有受訪者表示:“雖然有十一天假期,但因為物價高沒法去國外,只打算逛仙臺。”
近年來,日本的物價本就居高不下,再疊加黃金周和大阪世博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幾乎什么都在漲價。
連向來以便宜為最大賣點的膠囊旅館,黃金周卻開出了一晚超過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30元)的高價,而平日里只要大約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57元)。
黃金周,花出去的也是真金白銀。
衣食住行都猛按漲價鍵的時候,只在周邊游玩確實是上上策。
漲價可以選擇只看不買,但人潮一來,可能就只有家里蹲了。
近年來,“人從眾”的現象在日本就沒停過。尤其是身處熱門景點,環顧四周時難免疑惑:“這里真的是日本嗎?”
外國游客大幅增加的同時,日本人也苦不堪言。
就算是平日里經常光顧的美食店,如今可能動輒就要等上一兩個小時,“還不如回家自己做飯更方便”。
除了飲食,日常出行也是個難題。
去年黃金周的時候,不少城市的公交車站、電車前就排起了長龍,等幾輛車都擠不上的情況不在少數,今年不出門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雖然日本人對來勢洶洶的人潮頗有微詞,但在觀光旅游業的眼中,海外游客當然是多多益善。
2025年第一季度,訪日的外國游客總數達到1053萬7千人,創下單年中最快突破千萬的記錄,消費總額約為2.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近三成。
其中,大手筆的中國游客格外搶眼。
第一季度,赴日的中國大陸游客數量高達236萬人,同比增長78.1%,消費額為5443億日元,一舉登上整體消費額的榜首。
幾天后即將迎來的五一假期,更是中國游客大展身手的時候。
根據日本旅游研究學會的預測,五一期間訪日的中國游客數量將會創下新高,預計將達到120萬人,直接占據游客總數的四分之一。
看來在黃金周的后半段,日本還要再次迎來一股洶涌的人海。
我們有個【日本資訊交流群】,會分享更多日本最新動向、日本熱點時事解讀、在日生活細節等資訊,下方掃碼即可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