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梓縣利用當地高山風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清潔環保風電產業,把清潔能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近日,筆者來到位于桐梓縣大河鎮的大頂山風電場,目睹了這座“云端電站”如何將呼嘯山風轉化為汩汩綠電,為區域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風電產業。陳桂良攝
在海拔1600米的大頂山風電場升壓站調控室內,電子大屏實時跳動的曲線昭示著“西電東送”的綠色足跡。風電場通過110KV線路將綠電輸送至夜郎變電站,經貴州電網調配,5.7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已跨越山河點亮東部萬家燈火。
風力發電機組追“風”逐“日”。陳桂良攝
“我們風機的出口電壓是690伏,為了提升輸電的效率,經風機箱式變壓器將690伏電壓升至35千伏,風電場再經過110千伏的主變將35千伏的電壓升至110千伏之后,通過送出線路送至對側220千伏的夜郎變電站,夜郎電站將110千伏的電壓升至220千伏之后送至貴州電網,由貴州電網統一調配。”桐梓縣大頂山風電場技術專工徐云濤指著監控系統介紹。
工作人員正在升壓站調控室細致地工作。陳桂良攝
據悉,大頂山風電場于2020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共有34臺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達92.7兆瓦。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約5.8億千瓦時,產值大約1.8億元。同時,精益化管理更讓設備利用率達99.5%,預計今年發電量將突破1.73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5萬噸,相應地減少二氧化碳14萬噸,二氧化硫67噸,氮氧化合物62噸,煙塵減少約14噸。
山巔的風力發電機組。陳桂良攝
看著山巔迎風轉動的風力發電機組,徐云濤道出發展決心:“作為發電單元,在西電東輸方面,我們將繼續全力保持安全生產,確保穩定發電。一方面,加強隱患排查治理,確保人員和設備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小風窗口期對設備進行檢修維護,確保大風天氣設備穩定運行;最后,加強現場人才培養,提升技術水平,確保設備故障后第一時間完成搶修。”
迎風轉動的風力發電機組。陳桂良攝
大頂山風電場的轉動葉輪,正是桐梓縣追“風”逐“日”戰略的縮影。目前全縣已建成9個風電場,形成總裝機4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矩陣。數據顯示,僅今年前3月,該縣向東部輸送綠電1.2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萬噸。這種“與風共舞”的智慧,正推動桐梓向“十五五”百萬千瓦裝機目標穩步邁進。(王琨榮、陳桂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