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才效應、創新范式、技術紅利不僅僅提升奔馳下一代產品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奔馳拿下全球智能汽車話語權
文|李奧
作為全球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在國際品牌中地位愈發重要。這種重要性不僅在于銷量的增長,更在于對未來發展的驅動。
正如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 (Ola K?llenius)所說,過去幾年,中國始終保持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而且仍將繼續保持這一地位。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遠遠超越了規模的范疇,其創新活力和供應鏈能力在世界上也處于頂級行列。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 康林松 (Ola K?llenius)
奔馳作為汽車行業的領軍者,自 2005 年開啟在中國本土生產研發以來,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在這 20 年中,奔馳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不僅實現了銷量的穩步增長,還在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從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布局。
目前奔馳在中國有超過680萬的客戶,布局了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而奔馳在華的成績遠不止此,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佟歐福 (Oliver Th?ne)表示,奔馳已與一系列供應鏈和技術生態伙伴建立了合作關系。無論是動力系統還是在內飾、信息娛樂系統以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方面,這些合作伙伴關系都將進一步得到深化。
盡管面對自主品牌崛起、價格戰,奔馳在中國需要接受挑戰,但此前的基礎讓奔馳看到了中國豐富人才資源和供應鏈體系帶來的創新機遇。中國本土化團隊也在這一輪變革浪潮中快速成長。
面向未來,奔馳的“中國戰略”將呈現三大趨勢:在技術路徑上,從“引進消化”轉向“原創引領”,實現核心價值技術,如智能駕駛算法等自主開發;在產品矩陣上,到2027年推出7款中國專屬車型,覆蓋MPV、SUV、轎車等細分市場;在生態構建上,深化與中國科技巨頭和創新公司的合作,探索車載數字化、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
中國正成為奔馳創新策源地
剛剛調任中國區的佟歐福對中國的創新感到興奮,他說,無論在日常工作還是在生活當中,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中國速度。“比方說,點個外賣,很快就能送到。”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 佟歐福 (Oliver Th?ne)
這種速度和創新在汽車產業內更是如此。工業結構完善、供應商實力強勁、創新動力十足,中國市場在奔馳發展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20年前,奔馳在華成立合資公司,是奔馳在中國汽車產業的關鍵投資舉措,標志著其本土化生產的開端。這一階段的投資對奔馳實現本土化生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通過建立合資企業,奔馳能夠充分利用合作方在本土市場的資源和渠道優勢,快速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和法規要求。國產車型的推出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縮短了產品交付周期,還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國產 E 級車在設計上滿足中國客戶需求、智能方面還有本土研發團隊的貢獻,從而吸引了更多潛在客戶,迅速打開了中國市場。
奔馳20年來深耕中國市場,不只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巨大規模,還有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強大實力。因此,奔馳不斷擴大和充實在中國的研發布局。不斷投入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加強了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研究和產品的本地化開發。
這些投資和人才建設計劃使得奔馳在智能化的浪潮中,在中國市場形成了"雙輪驅動" 格局。一方面通過戰略投資構建技術護城河,另一方面以本土研發加速產品迭代。
2017年對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 的首輪投資開啟了奔馳在華智駕領域的深度布局,2024年追加的7500萬美元投資更將合作推向新高度。
此外,奔馳與中國合作伙伴圖譜正在重塑產品生態。奔馳與火山引擎的戰略合作催生了行業首個車企-科技巨頭AI聯合實驗室,2025款CLA搭載的豆包大模型實現0.2秒語音喚醒、0.8秒系統響應,交互效率提升50%。這種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車機系統的功能邊界,使奔馳成為首個將情感計算技術應用于量產車的豪華品牌。
合作之外,在創新技術迭出的沃土上,奔馳在中國完成了本土研發體系的戰略升級。其在中國的研發體系已完成從 "技術驗證" 到 "創新策源" 的轉型。
投資11億元人民幣的奔馳北京研發中心構建起覆蓋新能源、智能駕駛、數字化的全鏈條研發能力,其E-Drive 實驗室可模擬-30℃至50℃極端環境,支持下一代電動車的全場景測試。上海研發中心則聚焦AI與軟件定義汽車,主導開發的MB.OS系統實現軟硬件解耦,使2025款CLA具備"常用常新"的OTA能力。
在智能駕駛方面,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豪華品牌首個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其核心算法融入了體現中國司機駕駛習慣的海量數據,在高速實測中實現自動超車、規避匝道、無保護轉彎、鬼探頭等復雜場景,且支持“人機共駕”的絲滑接管機制。
這種本土化創新正在反哺全球研發體系。康林松舉例,“在中國,停車的場景非常豐富,既有在車庫里面停車,也有在馬路邊停車。如果在中國能夠開發出成功的泊車系統,基本就能夠適應世界上其他市場的需求。”
據悉,奔馳計劃將該系統應用于2026年全球上市的其他MMA平臺車型,實現從中國研發到全球共享的技術躍遷。
中國團隊開始定義產品
中國團隊不僅在創新技術研發上開始為全球提供先進經驗,在車企最為看重的車型定義和開發上,中國團隊的技術話語權正在實質性提升。例如2025款長軸距GLE SUV將首次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 提供中國專屬的舒適體驗和先進的智能科技。
此外,康林松稱,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是奔馳中國市場戰略的最新成果,也是另一個經典案例。通過CLA可以看到,奔馳聚焦于客戶的需求,滿足中國客戶的所想所需,也不斷把中國市場創新和發展反哺到世界的其他市場。
具體來看,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是首款國產且加長的CLA級車型,其長寬高分別達到4763/1856/1469毫米,軸距更達2830毫米。相較于標準軸距車型,其軸距增加40毫米。為了增加中國消費者對舒適性的要求,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后排座墊長度增加10毫米,座墊側翼支撐更柔軟。
在智能化層面,雖然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搭載梅賽德斯-奔馳MB.OS全新自研架構,但通過軟硬件解耦的設計,讓中國團隊得以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制智能科技。
佟歐福介紹,在MB.OS基礎上,奔馳本土團隊可以把中國技術生態圈當中的應用和內容都集成到CLA當中,無論是智能手機生態圈還是其他技術生態圈當中。
在智能駕駛領域,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搭載豪華品牌首個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采用行業頂級駕駛輔助芯片英偉達Orin X和端到端大模型,不僅具備車位到車位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更以安全為先,是符合奔馳標準且文明的輔助駕駛。比如:通過學校、醫院時,輔助駕駛系統不會忽略限速,而會主動按照限速標識智能調速。
而且奔馳是行業首個將三維地圖導航信息和駕駛輔助視圖進行融合的汽車品牌,全新沉浸式導航,可以同時呈現導航指引和駕駛輔助環境信息,畫面清晰生動,信息一目了然。
在智能座艙層面,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搭載全新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采用全新的UI/UX設計,基于AI大模型,車機還會將常用功能以卡片形式推送至首頁,讓車機越用越聰明。
語音層面,奔馳虛擬助手和思必馳進行語音合作共創,并且應用了豆包AI大模型,整體交互效率提升50%,喚醒速度快至0.2秒,端到端執行速度僅需0.8秒、提速1.5倍;可以識別說話人的4種不同感情,給予相應反饋,開心時一起分享快樂,難過時給予溫柔鼓勵。
基于AI大模型,奔馳虛擬助手也十分博學,可以回答各類百科問題,還熟知車輛功能,幫助車主更好地找到相應功能。
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機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奔馳最重要的市場。中國市場的潛力無可替代。對于未來,佟歐福堅定表示,奔馳將充分利用中國豐富的人才資源,加強和中國充滿活力的供應鏈的聯系,同時增進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系。
上述深度本土化的戰略不僅關乎中國市場的成敗,更將決定奔馳能否在智能汽車時代繼續掌握全球領導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