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鄭州4月26日電 題:嵩陽書院何以成為宋代理學一大圣地?
——專訪嵩山文化學者、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宮嵩濤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講學歷史延續近千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起重要作用。宋代理學為何誕生于嵩陽書院?嵩陽書院何以作為“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近日,嵩山文化學者、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宮嵩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嵩陽書院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宮嵩濤: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登封,因地處中岳嵩山之陽得名,是中國古代著名學府。作為理學重要發祥地之一,嵩陽書院自宋代以來一直是傳授理學、教書育人場所,與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對研究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儒家文化、書院建筑都有重要作用。
嵩陽書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原名嵩陽寺,是一處佛教活動場所;隋煬帝大業年間更名為嵩陽觀,為道教活動場所;五代后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改為太乙書院,建有藏書樓、齋房等,成為教育場所。
北宋時期,理學奠基人“二程”(程顥、程頤)等在此聚徒講學、傳播儒家理學思想,成為洛派理學(又稱程朱理學)誕生地,宋仁宗親賜匾額更名為嵩陽書院。由于北宋朝廷經常修繕嵩陽書院,頒賜書籍、賜給學田,眾多名師碩儒在此著書立說、傳徒授藝,嵩陽書院聲名大振,成為北宋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
從作為教育場所的太乙書院算起,到清光緒時期科舉考試被廢除為止,嵩陽書院講學時間長達900余年。
嵩陽書院歷史上多次遭焚毀又重建,現存建筑布局系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重建,為灰筒瓦覆蓋、硬山卷棚式建筑,體現儒家樸素、中庸、平和的思想理念,占地2萬余平方米、分五進院落,有古建筑30余座、100余間,與其三項職責——講學、祭祀、藏書密切相關。主要古建筑有祭祀孔子場所先圣殿、講學建筑講堂、祭祀建筑道統祠、藏書建筑藏書樓,以及生徒讀書的齋舍建筑、庖湢建筑、園林建筑遺址等。古代碑碣也是嵩陽書院一大特色,現存著名碑刻有中岳嵩陽寺碑、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又稱大唐碑)、乾隆御碑等,以及紀念孔子的泮池、有4500余年歷史的古柏樹等。
從書院文化要素構成看,嵩陽書院儼然是一所功能齊全的文化教育機構,這在中國現存的傳統書院中很少見。
嵩陽書院內的古柏樹。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中新社記者:嵩陽書院為何能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宮嵩濤: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讀書人開展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著書、刻書等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作與傳播的文化教育場所。教育教學是嵩陽書院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全部。尤其是宋代,嵩陽書院還是儒家學術研究、創新、傳播的基地,以學術更新和傳承為使命。
嵩陽書院保存了清代建筑布局和眾多的碑碣、古書、匾額、對聯等文物,能夠和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真實反映中國古代書院文化教育活動發展歷程,具有真實性、完整性、獨特性。
在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專家考察評估認為,嵩陽書院符合世界文化遺產評定標準第三條“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2010年,嵩陽書院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8處11項古建筑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嵩陽書院。(登封市官方供圖)
中新社記者:為何理學能在嵩陽書院發揚光大?
宮嵩濤:理學之所以能在嵩陽書院發揚光大,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名儒講學和一些重大文化活動發生在書院,如“二程”講學、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等;二是有大量藏書,使讀書人能在這里安心讀書;三是書院生徒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增加了社會影響力。
理學影響,首推“二程”。程顥和程頤在嵩陽書院講學長達十余年,成為當時有名望且對后世影響很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培養出許多知名學者,如謝良佐、楊時、游酢、呂大臨等。
南宋伊始,“二程”的弟子和門生南遷,其中弟子楊時把“二程”的學術思想帶到南方,開南宋理學之先河。后朱熹繼承總結和發展“二程”學術思想,成為理學集大成者,這就是后世所稱的程朱理學。至今,嵩陽書院內仍保存有程朱祠。
理學以儒學為核心,從哲學上論證“天理”與“人欲”之間的關系,規范人的行為,維護封建秩序。元朝統治者將程朱理學定為官學,并為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王朝所提倡和采用,影響中國思想、文化和教育達七八百年之久。
嵩陽書院是儒家文化在嵩山、中原的代表,嵩陽書院對嵩山文化、中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甚至對中國古代文化都有重要影響。
中新社記者:嵩陽書院在傳承發展書院文化方面有何作為?
宮嵩濤:書院作為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文化教育機構,通過培養人才、傳播文化、引領社會風氣,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歷史上,嵩陽書院不僅是教學機構,也是學術研究機構,教研結合,實行會講制度,門戶開放,允許不同門派、不同見解的人士來此開壇辯論、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因材施教、素質教育,師生關系融洽……這些特色對當代中國高等教育仍有借鑒意義。
為延續書院會講傳統,近30年來,嵩陽書院內舉辦了眾多文化講座、論壇、棋賽、文藝展演等活動,吸引海內外知名學者、人士參與其中。例如,“嵩山論壇”連續多年在嵩陽書院舉辦文化會講,鄭州大學在嵩陽書院舉辦新生入校儀式和國學講座,“白鹿·嵩陽書院文化之旅”已連續舉辦十余屆。
眾多國際學術會議也在嵩陽書院舉行,如中韓書院文化交流活動、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等。此外,嵩陽書院與韓國書院學會、韓國嶺南大學、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多個國家的高校開展學術交流,拓寬中國古代書院在現代文化傳承中的功能多樣性。
嵩陽書院前的“大唐碑”。(登封市官方供圖)
當下,嵩陽書院充分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利用科技方法,對書院歷史建筑、古碑碣、古書籍進行動態監測,提高展陳效果和內容,把學術研究新成果融入書院展覽,使展覽與書院文物相互印證、相得益彰。同時,進一步提高保護利用水平,著力加強價值挖掘和有效利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更好闡釋書院文物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推動書院文物保護利用賦能公共文化服務、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宮嵩濤。受訪者供圖
宮嵩濤,嵩山文化學者、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對外開放工作,主要參與完成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研究方向為嵩山文化與地方文獻、古代書院文化等。出版《嵩陽書院》《嵩山歷史建筑群》《名人與嵩山》等專著40余種,發表學術文章100余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