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埃菲社報道,美國國務院內部文件顯示,美政府計劃關閉近30個駐外使領館,不少位于歐洲,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美國這次大規模關閉使領館,表面上是國務院行政事務副國務卿提議,說是基于工作量、設施狀況和雇員成本這些考量 。但實際上,背后反映出美國當前面臨的多重困境。美債收益率上升,財政壓力大得離譜,特朗普政府甚至打算把國務院預算砍掉超300億美元。要知道,6月底萬億美債就要到期,利息還在漲,政府急得不行,只能通過關使領館這種方式來“節流”。
貿易貨輪(資料圖)
從關閉使領館的區域分布來看,歐洲和非洲成了“重災區”。歐洲一直是美國重要的盟友區域,過去美歐關系緊密,歐洲在美國戰略布局里占著不小的位置。可現在,美國自顧不暇,連維持在歐洲的使領館都覺得吃力。而且,歐洲自身實力不斷增強,想擺脫美國、實現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多,美國這時候自削影響力,更說明已經被逼到墻角。在非洲,過去美國設置使領館,很大程度是為了制衡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但中國在非洲投資建設一直做得有聲有色,美國在非洲的策略沒什么效果,也就沒那么重視,關館也在意料之中。
美國在外交上的這些動作,和特朗普之前挑起的貿易戰也脫不了干系。貿易戰開打,美國瘋狂抬高對華關稅,中方果斷反制。關稅一路飆升到100%以上,美國國內工業直接亂了套,航空、小商販、農業等各個領域都深受其害,民眾怨聲載道,紛紛要求特朗普停止關稅戰。特朗普一開始還想搞“分化”,和各國一對一單邊談判,結果被中方打亂計劃?,F在美國國內壓力巨大,特朗普不得不低頭,嘴上說著“球在中國那邊”,實際上就是想找個臺階,趕緊結束這場對美國沒好處的貿易戰。
大使館(資料圖)
美國在國際上的一系列操作,本質上就是想“甩鍋”。通過關閉使領館減少開支,緩解財政壓力;在貿易戰打不下去的時候,把責任推給中國,想讓自己體面收場。但這些做法,反而讓美國的國際形象受損嚴重。以前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塑造自己“世界霸主”的形象,可現在,對盟友背刺,在國際事務中只考慮自身利益,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信任越來越低。就像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說的,美國一些政策,比如“對等關稅”,就是在放棄過去數十年的世界貿易體系,讓很多小國日子都不好過。美國強迫小國選邊站,小國不選美國,就可能被針對,可從經濟發展角度,又沒理由選美國,這種霸道行徑,讓美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
相比之下,中國在這場風波里,一直用實際行動亮明態度。面對美國的關稅挑釁,中國堅決反制,不卑不亢。在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秉持平等、尊重的原則,展現出一個大國的擔當和風范。中國在非洲的建設合作,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也積極推動多邊合作,維護世界貿易體系穩定。這些行動,讓其他國家看到了中國可信、可敬、可靠的一面。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關閉使領館、在貿易戰中受挫,這些都只是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國霸權體系出現裂痕,全球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美國想用“甩鍋”的方式解決問題,顯然行不通。而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用實際行動贏得國際認可,未來在國際舞臺上,中美之間的態勢或許會發生更大轉變,國際秩序也將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