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4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方芳 通訊員 彭展 張婷 湯茜)“開整開整!”“感覺良好!”4月25日,在岳陽市中心醫(yī)院干細胞采集移植中心,又一場生命接力如期上演。
今年26歲的湖南石化橡膠部SBS片區(qū)青工張惜赒,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遠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種子”,以愛心行動助力一個生命的重啟。
岳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徐嫻慧說,張惜赒是全國19935例、岳陽520例非親緣性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2018年,還在上大學的張惜赒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并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
“多一份樣本,患者就多一分希望。”張惜赒表示,“也沒想到當時種下的一粒種子,在7年后會開花結果。”
截至目前,張惜赒已5次踴躍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1800毫升。
今年3月初,張惜赒接到一個來自岳陽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毫不猶豫答復愿意捐獻。
“我開始以為媽媽擔心捐獻造血干細胞會影響身體。”張惜赒說。他查閱資料,向家人解釋:“捐獻造血干細胞就像獻血,不會影響身體機能,無需手術,1至2周內身體就能完全恢復。咱們岳陽市和公司都有很多人捐獻過。”
“惜赒告訴我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我支持他。”張媽媽、橡膠部退休職工周惠說,“我認識工廠早些年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一名同事,也和惜赒討論了,沒有顧慮。”
最近一個月來,張惜赒做好捐獻造血干細胞前的準備工作,嚴格調整作息,健康飲食。
“謝謝家人的全力支持,媽媽這段時間忙著照顧外婆,還給我做了不少營養(yǎng)加餐。”張惜赒說。
3月3日,醫(yī)院采集張惜赒的血液樣本進行高分辨檢驗;3月30日,體檢通過。
4月25日上午9時許,隨著儀器緩緩運轉,承載著生命希望的采集工作正式啟動。鮮紅的血液從張惜赒的左臂流出,經過儀器分離出造血干細胞后,又輸回體內。
“開整開整!”采集開始時,張惜赒在朋友圈里發(fā)了兩張圖。
整個采集過程持續(xù)4個多小時,張惜赒狀態(tài)良好,一臉燦爛,張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我和患者雖從未謀面,素不相識,但想到自己的付出能讓他重獲新生,覺得很有意義。”
張惜赒2020年入職湖南石化,勤于學習鉆研,工作認真負責,迅速成長為裝置班組骨干。他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愛心事跡不脛而走,大家紛紛表示贊許。
當天上午,岳陽市紅十字會、湖南石化橡膠部、云溪區(qū)紅十字會負責人等前往醫(yī)院看望慰問張惜赒,送上鮮花、慰問金和慰問品。
與此同時,岳陽市紅十字會也向張惜赒轉交了受助者家人手寫的感謝信。
“萬幸的是等到了遠方的您,是您的大愛與無私奉獻,給我家寶寶及家人帶來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會告訴她,她的身體里流淌著一位大哥哥同樣的血,要像您一樣勇敢與善良。”
看著這些話語,張惜赒和媽媽感到欣慰,并衷心祝愿受助者早日康復。
湖南石化每年組織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曾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
“岳陽市的造血干細胞捐獻率在全國同類城市排名第一。湖南石化有一大批無償獻血志愿者踴躍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迄今有多名志愿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入庫率和捐獻率名列全市前茅,充分展示了央企的良好風貌。” 徐嫻慧說,“每一次捐獻都是一束光,照亮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路,匯聚成溫暖社會的強大正能量,引領更多人投身公益,傳遞愛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