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凌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的槍聲打破了南亞的寂靜——印巴士兵在杰赫勒姆谷地爆發交火,印度軍方稱“巴方違反停火協議開火”,巴基斯坦則反駁“純屬印方捏造”。
這場不足百人參與的零星沖突,卻因印度總理莫迪的“斷水令”升級為戰略博弈:印度上游水壩閘門悄然閉合,印度河水流向巴基斯坦的支脈被掐斷,下游數億人的生計懸于一線。
克什米爾的槍聲與水庫的閘門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的帕哈爾加姆鎮槍擊事件,成為這場危機的導火索,3名武裝分子掃射游客大巴,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傷,這是該地區25年來最嚴重的平民傷亡事件。
盡管極端組織“抵抗陣線”宣稱負責,但莫迪政府迅速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24小時內宣布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巴方外交官。
巴基斯坦的反擊同樣凌厲。巴總理辦公室24日宣布關閉領空、暫停對印貿易,并警告“切斷印度河水系即視為戰爭行為”。
更危險的是,印度工兵部隊被曝在旁遮普邦的“蘭吉特·薩迦”大壩緊急蓄水,這座重力壩雖儲水能力有限,卻卡住了拉維河的關鍵節點——該河系承擔巴基斯坦旁遮普省40%的農業灌溉。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巴基斯坦70%的耕地依賴印度河水系,一旦斷流,信德省的小麥產量或腰斬,引發全國性糧荒。
水與火的戰略困局
莫迪的“斷水戰術”看似激進,實則暗藏政治算計,印度2024年大選后,執政黨在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等農業重鎮得票率下滑,農民抗議頻發。
將矛盾外引至巴基斯坦,既能轉移國內壓力,又可借“反恐”之名鞏固民族主義基本盤。但這種玩火行為正突破歷史底線——1965年、1971年兩次印巴戰爭期間,印度都未中斷《印度河用水條約》執行。
巴基斯坦的困境更為兇險。巴國防部長阿西夫24日直言:“印度若全面斷水,我們將別無選擇。”巴軍方已啟動“Zarb-e-Azb”應急計劃,向克什米爾實控線增派3個機械化師,空軍蘇-30戰機掛彈升空警戒。
更耐人尋味的是,巴海軍在阿拉伯海劃定禁區實彈演習,目標直指印度部署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戰斗群。
核陰影下的危局
這場博弈最危險的變量,是印巴合計擁有的340枚核彈頭。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師普拉文警告:“任何一方誤判都可能導致戰術核武器投入戰場。”
當前局勢與2019年空戰危機高度相似——當時印度越境空襲巴境內目標,巴方擊落印軍米格-21作為回應。但此次莫迪政府將水資源武器化,觸及了巴基斯坦的生存紅線。
聯合國的斡旋顯得蒼白無力,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24日呼吁“最大程度克制”,卻遭印巴同時冷處理。
美國的態度更添變數:副總統萬斯訪印期間表態“支持印度反恐”,被巴方視為變相縱容;而中俄的沉默,則讓南亞地緣天平愈發失衡。
懸崖邊的抉擇
當印度農民在旁遮普邦的麥田里祈求雨季降水時,巴基斯坦信德省的灌溉渠正逐漸干涸。莫迪的“水武器”或許能短期內凝聚民意,卻將兩個核國家推向全面沖突的邊緣。
正如《印度河用水條約》締造者戴維·利連索爾60年前的預言:“在這片土地上,每一滴水都可能引爆比子彈更致命的戰爭。”
你們覺得這次印巴沖突是否會惡化呢?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