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界面新聞報道,《印度時報》刊登對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的書面采訪,在復雜國際形勢下,此番談話意義非凡。
貿易(資料圖)
中印雙邊貿易規模龐大,多年來貿易額持續增長。中國物美價廉的工業制成品大量進入印度市場,從智能手機到家電產品,豐富了印度消費者的選擇,也提升了民眾生活品質。印度的特色農產品、軟件服務等也在中國市場有一定份額。但近年來,諸多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面臨審批繁瑣、政策多變等難題。據相關統計,過去兩年,印度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多達數十起。印度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其5G建設等,使得中企在印拓展業務困難重重。這既違背市場規律,也不利于印度自身產業升級與消費者福利提升。
中印邊境線漫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關乎兩國切身利益。長期以來,兩國通過多輪軍長級會談、外交溝通等,努力管控邊境局勢。在一些爭議地區,雙方都部署有一定軍事力量。但偶爾也會出現小規模對峙事件,如2020年加勒萬河谷地區的沖突,給兩國關系蒙上陰影。近期,雙方都表示要落實好兩國領導人共識,加強邊境管控,避免局勢升級。畢竟,和平穩定的邊境環境,是兩國安心發展經濟、增進民間交流的重要前提。
莫迪(資料圖)
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印度制造”計劃,期望借此吸引全球制造業轉移,提升印度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為此,印度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但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電力等難以滿足大規模制造業需求;勞動力素質參差不齊,熟練技術工人短缺;國內市場分割,物流成本高昂。這些因素導致即便有企業被政策吸引而來,也面臨諸多運營難題,“印度制造”計劃推進受阻。
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地理位置重要。莫迪政府在國際舞臺上試圖在中美等大國間周旋。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軍事、經濟合作,參與美主導的印太戰略相關活動,期望借此提升國際地位、獲取先進技術與資金。另一方面,印度也不愿完全倒向美國,保持與俄羅斯的傳統友好關系,繼續采購俄羅斯的軍事裝備等。同時,印度也想在南亞地區鞏固主導地位,加強對周邊小國影響力。但這種多方平衡的策略,一旦把握不好度,容易陷入被動,引發大國間猜忌。
近年來,印度持續加大軍事投入,從國外采購先進戰機、導彈防御系統等武器裝備,同時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工業。印度擴充軍備,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對周邊安全環境的擔憂,特別是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另一方面,也有提升自身在地區及國際軍事話語權的意圖。但軍事擴張需大量資金支持,且可能引發周邊國家軍備競賽,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
莫迪(資料圖)
經貿上,中方愿與印度擴大合作,歡迎印度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協助印度企業對接中國龐大消費群體。但同時,中方要求印度為中國企業營造公平營商環境,停止無端貿易限制措施。邊境問題上,中方一直主張通過和平談判、友好協商解決爭端,按照兩國達成的共識,加強邊境管控,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外交層面,中方積極與印度溝通交流,希望印度能從兩國長遠利益出發,摒棄偏見,共同推動雙邊關系重回正軌。
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美戰略博弈、全球經濟格局調整等,都對中印關系產生影響。中印同為亞洲大國、新興經濟體代表,合作潛力巨大。在全球氣候治理、公共衛生安全等領域,雙方可攜手合作,為全球治理貢獻力量。但歷史遺留的邊境爭端、現實中的經貿摩擦等,也給兩國關系發展帶來挑戰。中國駐印度大使此番直言,是對中印關系現狀的正視,也是對莫迪政府的提醒。希望印度能認清形勢,以務實態度與中國相向而行,妥善解決分歧,讓中印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實現互利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