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資料和個人見解撰寫,詳細出處會在文中及文末注明!
2025年4月25日,韓國舉辦的一場殘運會的配餐意外成為熱議話題。這并不是因為它的奢華,而是因為它太過“韓式”,讓人難以接受。
據相關報道,一份標價12000韓幣的盒飯,居然連一點肉都沒有,全是各種泡菜。消息傳出后,網友們紛紛吐槽:“就算給狗吃,狗可能都會搖頭!”
事情真的有這么夸張嗎?
事件始末
根據韓國YTN電視臺的消息,在忠州市舉辦的殘運會期間,主辦方為運動員提供的盒飯售價為12000韓元(約合人民幣61元)。然而,打開盒飯后發現,里面只有泡菜、海苔、青椒等小菜,并沒有任何肉類。
從曝光的照片來看,確實如此,雖然種類豐富,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偶爾吃一頓還可以接受。但這是給運動員準備的餐食啊!高強度的比賽需要大量的能量補充,只吃這些缺乏營養的食物,恐怕還沒到比賽一半,人就已經體力不支了。
當這些照片在網絡上流傳開來時,立刻引發了廣泛討論。網友們甚至調侃稱其為“韓國國宴套餐”。這個諷刺性的標簽直指韓國飲食文化中泡菜的象征意義。
面對輿論壓力,涉事餐飲企業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直接公開道歉,承認準備工作不足,并宣布只收取一半費用。主辦方隨后也表示,將通過追加飲料和零食來彌補這一問題。
不過,這種減錢加零食的解決方式,顯然不是一場國際賽事應有的態度。畢竟,核心問題在于如何滿足運動員的營養需求,而零食吃得太多可能還會對比賽成績造成負面影響。
自家的比賽尚且如此,在巴黎奧運會時,韓國代表團卻高調批評奧運村的伙食不好,根本吃不下,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奧運“自帶廚師”
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期間,韓國代表團因為不滿奧運村提供的素食菜單,直接空運了1.5噸大米、0.5噸泡菜以及大量肉類食材,還帶上了15名廚師現場制作韓餐,花費巨大。
當時的“飲食民族主義”被大肆宣揚為文化自信,可這次殘運會的“泡菜盒飯”卻暴露了明顯的雙重標準。之前參加我國亞運會時,他們也是各種挑剔別國菜品,自己卻只顧著吃泡菜。除了韓國,恐怕很難找到第二個這樣的國家。
普通奧運賽事可以通過明星運動員和開幕式吸引關注,而殘運會這類“非流量活動”卻被當成了一場“省錢大賽”。連殘疾運動員的基本尊嚴都被忽視,何談體育精神?
對于這類問題,韓國可謂駕輕就熟。2023年釜山世博會籌備期間,政府投入數千億韓元用于場館建設,卻在配套服務上大幅削減成本。此次殘運會盒飯事件正是這種“重宣傳、輕實質”思維的延續。
殘障運動員由于身體條件特殊,對飲食的營養均衡和取用便利性要求更高。然而,主辦方既沒有提供適合他們的餐食,也沒有咨詢營養專家進行菜品設計。這種“施舍式服務”充分暴露了對殘障人群權益的漠視,完全就是只在乎“面子工程”。
這也不是韓國第一次因為盒飯問題引發爭議。就在殘運會風波爆發前一個月,韓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山火救援中,消防員的盒飯同樣因“僅有海帶湯、豆子和泡菜”遭到炮轟。許多網友憤怒地指出:“這比監獄伙食還差!”
兩起事件如出一轍,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消防員,他們都承擔著高風險的任務,卻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被克扣。這種“既要馬兒跑得快,又不讓馬兒吃草”的邏輯,充分展現了韓國公共事務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缺失。
殘運會不應僅僅停留在“勵志故事”的層面,更需要從交通、住宿、餐飲等細節入手,真正落實無障礙服務。例如,英國殘奧委會設立了“運動員體驗官”崗位,專門收集參賽者的需求反饋。
結語
韓國殘運會盒飯事件表面上是一次“餐飲翻車”的鬧劇,但實際上是對社會公平的深刻拷問。當消防員餓著肚子滅火、運動員嚼著泡菜參賽時,任何關于“文化自信”的口號都顯得蒼白無力。
真正的進步并不體現在奧運金牌的數量上,而在于對每一個個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尊重與關懷。泡菜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但良心絕不能被“腌制”。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光明網---2025.04.25:《價值61元盒飯沒有肉、全是小菜,引發眾怒!》原文刊登于環球網---2025.04.25:《沖上熱搜!韓國殘運會價值61元盒飯沒有肉、只有泡菜小菜引眾怒,主辦方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