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中社報道,4月25日,該國新建造的5000噸級“崔賢”號驅逐艦下水儀式在南浦造船廠舉行。
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并指導了此項活動。
朝鮮將其定位為新一代多用途攻擊型驅逐艦,認為它未來在維護海上主權安全方面將發揮作用。
盡管朝方沒有發布該艦的戰技術性能,但綜合現場照片及相關開源情報,一些軍事專家認為,該艦的排水量可能遠沒有達到5000噸級,甚至可能只有1500噸左右,頂多算作輕型護衛艦。
這一點與日本人不同,日本人為了隱藏實力,故意將大型水面艦艇的排水量公布低一些,將驅逐艦稱作護衛艦,甚至將直升機航母也稱為護衛艦。
我們知道,驅逐艦的三大用途分別是區域防空、對艦攻擊和反潛/電子戰。
那么,朝鮮 “崔賢”號驅逐艦在這方面表現如何呢?
一是,區域防空能力差。該艦無現在主流的垂直發射系統,仍然依賴老式肩扛式防空導彈;近防能力只依靠2座仿制近防炮。無法有效防御對手的反艦導彈及高超導彈。
二是,對艦攻擊能力不強。該艦只有4-6具傾斜發射筒,搭載
KN-19反艦導彈
,不但射程有限,抗干擾能力也較差。
三是,反潛/電子戰
能力有限。該艦無拖曳聲吶,僅配備老式深彈發射器;只配備簡易雷達干擾機。
一個國家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科技發展水平。由于朝鮮科研能力有限,再加上長期被國際社會嚴厲制裁,所以其最新下水的驅逐艦并不先進,與海軍強國相比,可能至少落后約20年時間。但朝鮮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還是值得稱贊的,起碼要比伊朗強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